癲癇病比較難治,我想這個大家都有多了解,在癲癇病治療前必須進行癲癇病的診斷,癲癇病的診" />
癲癇病比較難治,我想這個大家都有多了解,在癲癇病治療前必須進行癲癇病的診斷,癲癇病的診斷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那么,癲癇病診斷需要什么依據?下面由癲癇特色專科的專家為大家介紹。
1.病史:確切的病史是獲得診斷的關鍵,因而是非常重要的。多數情況下,醫生看不到患者發作時的情況,因此醫生一定要取得患者家屬的配合,盡量將病史提供得詳盡、客觀、準確。不要模棱兩可,不要憑空猜測,不要夸大病情,更不要故意隱瞞病情。
病史包括現病史、個人史、過去史和家族史等內容。
①現病史:要仔細描述發作時的情況,如有無先兆;發作時意識、面色、呼吸、語言、發作形式及眼睛、面部、四肢及各部位的表現等;發作持續時間、嚴重程度、有無大小便失禁等;有無發作后嗜睡、軟癱及頭痛等;發作時辰、周期長短,發作與睡眠周期、月經周期、季節等的關系以及有無誘發因素等,這對判斷驚厥類型、癲癇確診及制定長遠治療計劃都大有幫助。另外,也要敘述發作間期、恢復期的情況,腦電圖和其他檢查、治療以及用藥情況。例如用過何種抗癲癇藥物,其劑量、用藥時間、血藥濃度、更換情況、毒副作用及治療效果等。小兒癲癇的病史往往由患兒家長提供,如患兒發作時他們不在場,#!好能請目擊者描述發作時的情況,如果患兒已有多次發作,可以請家長詳細描述其觀察#!為仔細的一次,不必泛泛談及每次的經過。在詢問小兒癲癇病史時,除了要了解發作的時間、頻度、有無先兆、誘因、發作后狀態等內容外,特別要注意發作的形式及發作時的意識狀態,這是鑒別全身發作還是部分發作的重要依據。部分發作一般都沒有意識喪失,復雜部分發作雖然意識無喪失,但有意識障礙。若部分發作泛化為全身發作,則有意識喪失。強直-陣攣發作、肌陣攣、強直、陣攣、失張力及失神發作均屬全身發作,這類發作均有意識喪失,往往在發作時摔倒。
②個人史:應了解患者的主要經歷,包括居住地、職業、工種和工作能力。如已結婚,其配偶和子女的健康情況。手足習慣、煙酒嗜好以及有無接觸疫水史和地方病史。此外,有時還需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和生活方式、人際關系、環境適應、心理反應等情況。兒童癲癇的個人史,應包括母親懷孕期間有無感染、先兆性流產及其他不適。對患兒出生時及發育早期所有較大事件都要敘述,如是否足月順產、有無窒息、產傷、顱內出血、重度黃疸、顱內感染、腦炎、腦膜炎;有無嚴重頭外傷,有無高熱驚厥,有無中毒等。驚厥前有沒有遭受特殊的危害,是否伴有發熱、有無耳部感染、有無中樞神經感染及其他潛在原因,以及患兒智力情況等。這些對病因診斷和治療都是很重要的線索。
③過去史:對患者各系統的疾病都需查詢,包括外傷、感染、過敏、中毒、心血管障礙等。
④家族史:詢問家族史也十分必要。患兒父系、母系親屬中有無癲癇患者都要如實并詳細報告,這對診治和判斷預后都有好處。
2.癲癇的病理生理異常為神經元膜電位的不穩定性,形成去極化偏移現象、表現為異常放電。腦電圖是研究腦生物電活動的專門技術,即在頭皮上通過電極將已存在于腦細胞的生物電活動引發出來經放大后記錄在紙上,形成一定圖形的曲線。它反映了腦在任何即定時刻的功能狀態。正常情況下,這些生物電活動非常細小,用一般的儀器很難記錄到。目前的EEG機記錄到的波形是放大了100萬倍后的結果。EEG可用波型、波幅、頻率及位相來表示。當腦出現病理性或功能性改變時,EEG就會發生相應變化。因為在癲癇發作時必定有異常放電,而在癲癇發作間期也可記錄到異常放電。
據統計80%左右的癲癇患者都有腦電圖異常,而只有5%~20%的癲癇患者發作間歇期腦電圖可表示正常。若能重復檢查,使用適當的誘發試驗和特殊電極,其陽性率可達90%~95%。故EEG檢查對癲癇的診斷、定位定性、判斷類型及療效觀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凡在腦電圖上出現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及多棘慢波,統稱癇樣波,也稱癇性放電或癇樣波發放,亦可稱發作波。
以上便是癲癇病診斷需要什么依據的具體介紹。我想通過專家的您已經對此有所了解了吧。其實癲癇病沒有那么,也并不是不可治好的疾病,只要有規律性的作息,不要過度勞累,保持良好心態,積極去做定期身體檢查,積極參加有益身心的運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