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能不能治好哦,癲癇(epilepsy)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而癲癇發作(epilepticseizure)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過性癥狀,由于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可以是運動感覺神經或自主神經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或警覺程度的變化。
癲癇病能不能治好哦
癲癇病的早期能痊愈嗎
■可引起癲癇病原因有什么
60%~75%的病例引起癲癇病原因不明。大多數癲癇不是遺傳的,少數人有遺傳傾向,但在首次發作之前,大腦已經存在某些異常情況。妊娠期胎兒大腦損傷、產傷、濫用藥物或環境污染導致(鉛)中毒、腦膜炎等感染后遺癥、車禍、運動損傷、驚嚇嬰兒綜合征等頭部創傷、血糖改變、低鈣血癥等其他代謝性疾病、腦腫瘤、中風等都可能是起病原因。以往研究認為,半數患者在15歲以前就發病。但最近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25%的新發病人是在60歲以后起病,這一趨勢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仍將持續。
■癲癇病分為多種類型
癲癇的類型主要分為部分性發作和全身性發作兩大類。部分性發作患者可能有身體某部位突然急劇地抽動、視覺或味覺改變、突發的恐懼感或焦慮感、腹部不適、眩暈等;全身性發作患者表現為持續5~15秒的意識喪失,瞪眼凝視某處,可伴有眼球向上轉動,或肌肉強直、肢體痙攣抽搐,并可有尿失禁。發作結束后,患者對這段經歷沒有記憶。其他癲癇發作類型包括猝倒癥、自主運動、月經性癲癇、嬰兒性痙攣、音樂性癲癇、夜間癲癇、光敏性癲癇、持續性癲癇、感覺癲癇、視覺癲癇等。
■癲癇患者死亡危險高于常人
癲癇患者死亡的危險性約是普通人的2~4倍,據國際抗癲癇聯盟調查,年輕癲癇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年輕人的4倍。癲癇猝死是導致死亡率高的一個原因。在英國,每年大約有500例死亡是癲癇猝死;在美國,總人群中死亡的7%~17%是由癲癇所致,其中難治性癲癇患者死亡的一半是由于癲癇猝死。有研究顯示在嚴重慢性活動性癲癇患者中,癲癇猝死的危險性高達每年1/100,這意味著每年在歐盟有4000人死于癲癇猝死。這甚至高于AIDS的死亡率。
■多數新發癲癇病人可治愈
目前診斷治療癲癇的技術和藥物很多。檢查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控制斷層掃描術(CT),可以發現顱骨或大腦與癲癇可能有關的異常,如血塊、囊腫、腫瘤、疤痕組織等,找出癲癇發作的發源處;腦電圖可以檢測和記錄大腦表面的電脈沖,確認是否存在不規則的可引起癲癇的電活動。
許多癲癇癥狀可以用藥物來控制,但藥物也能產生許多不良反應。因此,應根據患者的發作類型或癲癇綜合征選擇不同的藥物。癲癇治療應從單藥療法開始,因為單藥療法可以避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依從性,增加耐受性,便于測量血清藥物濃度和成本療效。在連續使用2~3種藥物的單藥療法仍不能控制癲癇發作時,可選擇多藥療法,但這常會增加不良反應。
臨床實踐顯示,大約70%~80%新確診的兒童和成人癲癇可用藥物治愈。抗癲癇藥物治療2~5年之后,大約70%的兒童和60%的成人可不再服藥。僅少數患者需要終身服藥。但只要規則服藥,就可減少發作頻率,減輕發作程度,或不再發作。
■癲癇病的非藥物和手術治療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還有非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迷走神經刺激法是非藥物治療之一,用手術方法在頸部植入一個類似心臟起搏器的裝置,周期性地適度刺激迷走神經,能有效控制癲癇或終止癲癇發作。膳食療法可應用于小兒。嚴格采用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飲食,一半患兒能#)性消除癲癇。
癲癇病能不能治好哦
溫馨提示:要準確記錄癲癇發作的類型、持續時間及間歇時間。記錄用藥的名稱、劑量、用法、時間和效果。發作未停止前,應派專人守護,以便觀察病情變化,及時采取搶救措施。檢查病人的意識變化、測量生命體征并記錄。檢查病人有無受傷情況,如:舌咬傷,肌肉牽拉傷,關節脫位等。癲癇病能不能治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