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頻繁發作如何才能控制
癲癇一旦發作,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也給患者家屬家庭身心俱疲,診斷一旦確立,出現第二次癲癇發作后,即應開始抗癇藥物治療。根據發作類型選擇適當藥物,一般從小劑量開始,撲癇酮初服時反應大,更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至能控制發作而又不出現毒性反應為止,可測定血中抗癲癇藥物濃度作參考,便于調整劑量。若增加至#!大耐受量或有效血液濃度而仍不能控制發作時可考慮更換或合并應用其他藥物。但用藥務求精簡,切忌雜藥亂投,反而增加毒副作用。更換藥物應逐漸過渡,可先在原用藥物基礎上加用新藥,然后逐漸減少至停止原用藥物。藥物維持劑量應保持穩定,突然減少或撤、換藥物可引起癲癇發作,甚至癲癇持續狀態。遇有影響發作的因素如發熱、疲勞、睡眠不足,婦女經期等情況,可暫時酌加劑量。應堅持長期服藥,至完全控制癲癇發作3~5年以上才可考慮逐漸減藥,減藥過程亦需1~2年以上。癲癇頻繁發作如何才能控制?
各類癲癇發作首選藥物有所不同:大發作宜選用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其次為丙戊酸鈉,魯米那或撲癇酮;或苯妥英鈉加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加魯米那等。但苯巴比妥(魯米那)不應與撲癇酮合用,后者的代謝產物之一亦為苯巴比妥,可致副作用相加。苯妥英鈉和卡馬西平的作用可能與限制放電的擴散。丙戊酸鈉可能通過使腦內γ-氨基丁酸的濃度增高而提高癲癇閾。但苯妥英鈉與撲癇酮有時可使失神小發作增多,應注意。失神發作可選用丙戊酸鈉(鎂)或氯硝安定,但個別失神發作患兒應用氯硝安定后失神發作控制,但發生大發作。過去應用乙琥胺治療失神小發作,也有誘發大發作,丙戊酸鈉用較大劑量而不能控制發作時可加用小劑量氯硝安定。應用丙戊酸鈉頭半年應每月檢查肝功能。不典型小發作的治療困難,可試用氯硝安定、丙戊酸鈉,或丙戊酸鈉加卡馬西平。單純部分性發作可選用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其次為撲癇酮、苯巴比妥。復雜部分性發作首選卡馬西平,其次為苯妥英鈉、撲癇酮、苯巴比妥。
癲癇頻繁發作如何才能控制?嬰兒痙攣癥需用激素治療。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每日25~40U,2~4周后改為口服地塞米松0.3~0.5mg/kg共4周,然后再減量維持。也可用強的松5~10mg每日3次口服,4周后減去5mg,每2~4周后再減去5mg,然后以每日或隔日5mg維持10~12個月。硝基安定對控制痙攣發作有效,可以同激素合用。肌陣攣癲癇亦較難控制,可選用丙戊酸鎂和氯硝安定,而苯妥英鈉可使之加重。良性兒童中央區-顳葉棘波癲癇如發作稀少,不必服藥,如發作次數較多可首選卡馬西平, 其次為苯妥英鈉和丙戊酸鎂。
上述藥物除苯妥英鈉和苯巴比妥的半衰期較長可每日1次服用外,其余藥物應分次服用。現有抗癲癇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鎮靜嗜睡作用,繼續服用后逐漸減輕。一部分病人出現輕度過敏反應如發熱、皮疹、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多數藥物在血濃度超過治療濃度后出現共濟失調、眼球震顫等神經癥狀,甚至精神癥狀和不自主動作,由于苯妥英鈉治療量所致的血藥濃度個體差異大(2~50μg/ml)可能服藥不多,即已產生此不良反應,應適當減量,并測定血藥濃度調整劑量。少數病人在長期服藥后(尤其是苯妥英鈉)可引起葉酸缺乏性巨幼紅細胞貧血,應加服葉酸。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可能產生剝脫性皮炎,嚴重骨髓抑制;丙戊酸鈉可產生肝臟中毒等嚴重副反應,則應停藥。治療過程中必須定期檢查外周血象和肝腎功能等。
癲癇發作時的治療主要是對大發作和有自動癥病人的防護措施。大發作者應即扶其側臥,使唾液和嘔吐物流出口外,不致吸入氣道。在其張口時,迅速將折疊成條狀的小毛巾或手帕等塞入上下臼齒之間,以免舌部咬傷,解松衣領及褲帶,以利呼吸通暢。抽搐時不可用力按壓患者的肢體,以免骨折。對癲癇自動癥病人,應防止其自傷、傷人或毀物。
對于癲癇持續狀態則必須設法從速制止發作,并保持氣道通暢和正常換氣,給予吸氧。在積極治療誘因的同時,可選用下列藥物之一。但這些藥物對呼吸循環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必須嚴密觀察。
1、安定10mg,于5~10分鐘內靜脈注射,可以每隔15~20分鐘重復應用,總量不超過30mg。兒童劑量為0.25~1mg/kg,一次不超過10mg。安定注射偶可產生呼吸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或血壓降低,應即停止注射。
2、苯妥英鈉 用安定作用時間短,故在靜注安定后可給予作用較持久的藥物,一般用苯妥英鈉(成人)0.5~1.0g(5%溶液10~20ml)靜脈注射,注射速度每分鐘不超過50mg。總量至少13mg/kg,甚至18mg/kg。有心臟病、低血壓和肺功能損害史者應小心。
3、氯硝安定 1~4mg靜脈注射,但此藥物對心臟、呼吸的抑制作用較安定力強。亦可用氯羥安定(lorazepam)4~8mg靜注,于2分鐘內注完,作用較安定持久,對心臟呼吸的抑制較安定為弱。
4.異戊已比妥鈉 0.5~0.75g,溶于注射用水10ml內緩慢靜注,速度不超過每分鐘0.1g,密切注意呼吸,心律、血壓,出現呼吸抑制立即停止注射。兒童劑量為:1歲0.1g,5歲0.2g。
5.水合氯醛 10%,20~30ml(兒童0.5ml/kg)保留灌腸。少數病人如仍難以控制,則可應用利多卡因,甚至全身麻醉。給藥同時應注意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高熱可給體表降溫,腦水腫可靜注甘露醇。抽搐停止后,可給苯巴比妥鈉0.2g肌肉注射,隔8~12小時一次維持控制24~48小時不再復發。清醒后改口服抗癲癇藥物。用間歇期劑量。
溫馨提示:癲癇病人的身心衛生相當重要,應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信心,使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制,避免過勞、缺睡、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不要從事高空或水上作業以及駕駛,機器、爐火旁工作,以免發生危險。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