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與認知功能
認知,是人腦對客" />
癲癇與認知功能
認知,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認知功能是指人們處理信息并作出適當反應和行為的能力,它涉及到解決問題、交流、記憶信息和集中注意力等方面。大量的研究證實約30%-40%癲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癲癇患者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對一般知識的注意力下降、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計劃判斷能力,閱讀、學習和詞匯表達能力的減退。
影響癲癇患者認知功能的因素有哪些?
概括起來有三大因素,即癲癇本身、治療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癲癇本身對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因素包括,癲癇的類型、癲癇灶的部位、起病年齡、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和病程。以上這些因素使癲癇患者的認知損害程度和特點各不相同。一些繼發于遺傳代謝性或神經變性病的癲癇患者通常被認為伴有嚴重的認知功能損害,而一些特發性癲癇綜合征,如青少年肌陣攣癲癇患者的認知損害則不明顯。顳葉癲癇對認知的影響以語言、記憶障礙和發作后精神異常為主。枕葉癲癇主要表現為注意力、記憶力的下降。額葉癲癇則為計劃與執行功能的減退,記憶功能通常不受影響。其他,如起病年齡越小、發作頻率越高、發作持續時間越長及病程越長均能加重癲癇患者的認知損害。
癲癇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和手術兩大類。在抗癲癇藥物中,傳統抗癲癇藥物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較大。尤以苯二氮卓類藥物#!為嚴重,可以造成注意力障礙和短期記憶困難。苯巴比妥類主要影響認知速度和記憶功能,苯妥英鈉和卡馬西平易使患者注意力下降,丙戊酸鈉對認知的損害#!小。新一代抗癲癇藥物對認知功能影響較小。其中托吡酯對癲癇患者認知損害#!為明顯,表現為詞語記憶力、注意力的下降,思維速度減慢。奧卡西平是卡馬西平的酮類同系化合物,其優于卡馬西平處在于肝酶誘導作用小,無自身誘導和藥物相互作用的影響。多項研究顯示,奧卡西平能改善癲癇患者的注意力和提高書寫速度,減輕警覺感,對長時記憶無影響。總的來說,該藥對患者認知功能無影響。手術所帶來的神經功能的缺失必定會對癲癇患者的認知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中,顳葉切除術是#!常見的癲癇手術,左顳葉切除患者的詞語記憶和學習能力受到影響,右顳葉切除則損害患者的視覺空間記憶。
社會對癲癇患者的歧視以及患者對疾病本身的認識不足和恐懼心理,形成了特有的癲癇性格,表現為情感反應僵化,情緒不穩,多疑,固執,粘滯,思維緩慢,言語單調、刻板,重復或強迫行為。在癲癇患兒中,父母對孩子個性的影響尤為重要。有調查發現,家長普遍對孩子有一種負疚感,擔心癲癇對患兒智力的影響,擔心患兒發作及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終日處于緊張、焦慮之中,對患兒的期望值降低和過分保護,使患兒自我意識差,依賴性強,任性,影響孩子個性的形成。
如何判斷癲癇患者是否存在認知損害呢?
除了患者的主觀感受和家屬反映的情況外,還可以通過一些神經心理檢測手段來評定患者的認知功能。另外,定量磁共振、大腦核素顯象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等均有助于患者的認知功能檢查。
如何防止癲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或將其減小到#!低程度呢?
在對影響癲癇患者認知功能的因素的干預中,控制發作尤為重要。在控制發作的前提下,應盡可能的選擇副作用小,對認知損害小的藥物,盡可能的采取單藥治療,采用適當的起始劑量,緩慢加量的方法。同樣,對需要手術治療的癲癇患者實施個體化的切除方案亦可將術后認知損害減小到#!低程度。此外,社會和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學習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訓練,職業勞動能力的訓練對于減小患者的認知損害均有一定的作用。在給癲癇患兒治療的同時,也要對家長進行心理治療,消除其心理障礙,促進兒童早日康復。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癲癇治療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控制發作上,而是使癲癇患者擁有其應有的生活質量,體現患者的社會功能和自身價值,從真正意義上擺脫疾病所帶來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