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的治療目標是什么?
" />
癲癇的治療目標是什么?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所致反復發作并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異常的一種慢性疾病,其特點是突發性、反復性和短暫性,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癲癇治療的宗旨是防止發作時的生命威脅、自傷和傷人,消除病因,預防再發作以及教育患者、家庭和社會和癲癇以及相關的精神和身體障礙和諧共處;其總體目標是確保癲癇病人擁有盡可能好的生活質量,為了達到這個總體目標,需滿足以下一些條件。
1. 完全控制癲癇發作
目前國內外對于癲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患者的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經過2-5年的正規藥物治療是可以痊愈的。目前,已有的大量前瞻性研究已經證實,完全沒有癲癇發作的患者與即使長期控制了癲癇發作的患者相比,其生活質量存在顯著差異,故目前公認的主要治療目標應該是完全控制癲癇發作。
2. 減少嚴重的癲癇發作
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正規且系統的藥物治療,其癲癇發作仍不能完全控制,對于此類患者,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盡可能減少或抑制對其生活質量產生惡性影響的嚴重發作。正確判斷并盡可能地減少例如大發作、猝倒等惡性癲癇發作,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 控制臨床下癲癇樣放電
癲癇的發作形式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全身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一般情況下EEG正?;炔皇侵饕康囊埠茈y達到,所以抗癲癇藥物治療的目標主要是抑制癲癇的臨床發作,但是在一些特定情況下,控制EEG上的癲癇樣放電是必要的,如具有嚴重EEG異常同時伴腦功能障礙的嬰兒和兒童患者。
4. 阻止癲癇源的發生
癲癇是腦部神經放電異常導致的疾病,發作過程中會對患者腦組織結構和功能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常常伴有智力損害及行為問題,其中某些神經解剖損害是不可逆的,從而導致癲癇發作難以控制,即產生癲癇源灶。但是實際上大部分抗癲癇藥僅能改善臨床癥狀,而不能改變疾病的自然病程。
5. 降低癲癇患者的死亡率
癲癇病在嚴重并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的前提下是可能導致意外死亡。近年來數據表明,癲癇的死亡率有所上升,但是這些數據并非是癲癇發作本身所造成的死亡率,而是因癲癇發作時出現的癥狀而誘發的一些其他情況造成的意外死亡,如在癲癇發作時會出現意識喪失,因而出現車禍、跌傷等情況。因此,有效的藥物治療可明顯降低癲癇的死亡率。
6. 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
俗話說“無藥無毒,是藥三分毒”,任何一種藥物有治療的作用,一般也會伴有一定的副作用??拱d癇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是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心血管和內分泌等系統的不良反應,甚至有致畸作用。癲癇理想的治療目標是在無明顯毒副作用的情況下完全控制癲癇發作。癲癇患者在服用抗癲癇藥物時會出現一些副作用,避免抗癲癇藥物副作用的出現既要根據自己癲癇發作的類型和特點來合理選藥,盡量按照發作的類型選藥,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擇新型的且副作用小的抗癲癇藥物。還有一些抗癲癇藥物對神經系統有所破壞,但是把劑量減少一些,就會減輕不良反應,還可以監測血藥濃度,控制在比較好的水平,就會#!大限度的減少腦功能的損傷;另外盡量避免使用肝損害的藥物。
7. 避免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抗癲癇藥物治療應該盡可能采用單藥治療,直到達到有效或#!大耐受量。單藥治療失敗后,可以選擇另一種單藥或聯合用藥;盡量將作用機制不同、很少或沒有藥物間相互作用的藥物配伍使用;合理配伍用藥應當以臨床效果#!好、患者經濟負擔#!輕為最終目標。另外,抗癲癇藥物和其他藥物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抗癲癇藥和避孕藥或伴隨疾病的治療藥間均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8. 避免妨礙患者生活
癲癇患者長期反復發作,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會產生嚴重的生理及心理障礙,患者常封閉自己,常伴發抑郁和焦慮、偏頭疼、認知能力下降、情感障礙、自殺傾向等。因此除了重視抗癲癇藥物的合理選擇外,日常生活仍需多加呵護,盡量避免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強加過多的限制,藥物治療盡量減小對日常生活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