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疾病的到來危害著我們的健康,而癲癇就是很常見的疾病,該病有很多因素導致。所以,我" />
現在很多疾病的到來危害著我們的健康,而癲癇就是很常見的疾病,該病有很多因素導致。所以,我們要多了解該病的相關信息。那么,環境對癲癇發作有哪些具體影響呢?下面就來看看相關內容的介紹吧:
1.年齡
有多種特發性癲癇的遺傳因素,其外顯率和年齡密切相關,如良性家族性新生兒驚厥,發生在出生后2—3天,兒童期后發育正常,大部分不再發作。另外大腦的發育過程也影響癲癇的發作形式。新生兒常呈部分性發作,如兒童期失神癲癇,多在6—7歲開始,青春期后常轉化為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其原因在于大腦的發育過程接影響癲癇的發作形式。
新生兒時期雖然大腦興奮性很高,但較難形成全腦同時異常放電;嬰兒期逐步發育,癲癇表現為偏側性或全身性發作,但因大腦對下部腦干網狀結構活動控制不完全,亦常表現為嬰兒痙攣或強直性發作。又如嬰兒驚厥癥,多發生在1周歲以內,數年后可轉化為不典型失神發作,全身強直一陣攣發作,良性中央—顳區棘波癲癇多于4—10歲開始發病,青春期自愈。
不同的發病年齡與發病原因有密切聯系,新生兒和嬰兒期首次有癲癇發作者多為腦器質性疾病,如產傷、感染、先天性腦部疾患等,多在20歲以前開始發作,其中有6—10歲、14—17歲兩個高峰。青年期癲癇發作多見于外傷尤其是顱腦外傷后,另外顱內腫瘤所致者也比較多見。老年期則腦血管病占首位,且癲癇患病率隨年齡增大而逐漸減少,二者呈負相關。
2.內分泌
性腺功能對癲癇具有一定的影響,在女性病人中,任何類型的發作通常在經期和排卵期加頻、癥狀加重。許多學者研究了性激素對大腦電興奮的影響,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激素尤其是類固醇類激素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改變神經元的興奮性及蛋白質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