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數有智能障礙的病人外,大多數癲癇病人和正常人一樣,不但能進行體力勞動,而且能進行" />
除了少數有智能障礙的病人外,大多數癲癇病人和正常人一樣,不但能進行體力勞動,而且能進行腦力勞動,很多人還能作出杰出的貢獻。歷史上的一些偉人并沒有因為其患有癲癇而影響他們的事業。患者本人要有信心和勇氣接受命運的挑戰,防止自卑的心理,不能因為有病而自暴自棄。社會更要鼓勵他們,為他們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機會。
癲癇病人有被雇傭的權利,也就是說有工作的權利。雖然有公共法律明文規定,但社會上仍然存在歧視癲癇病人的現象。有些單位和雇主對癲癇的看法不正確,認為這種病很可怕,怕在上班的時候發作而影響別人。
癲癇病人被排斥、不被雇傭的現象還是比較常見。雇傭是雙方的事,一方面要首先取決于癲癇病人個人必須充分顯示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癲癇已經不會影響工作,能和正常人一樣完成好要做的工作。如果這樣,還被拒之門外那就是非法的,必要時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來爭取合法的權益。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的普及,歧視癲癇病人的社會現象會越來越少。“自孩子得了癲癇,我們就對他百依百順,從來就不敢批評他。怕他一生氣就犯病,結果越慣越壞”。
其實癲癇的孩子一般不會因為受批評而發病。孩子得了癲癇后,家長應當關心他、愛護他,但不能嬌慣他。對癲癇病兒的教育要有耐心,講道理,不能因孩子有病就不敢管,不然,最后孩子的癲癇病治好了,卻遺留下一生的壞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