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患者由于受到家庭成員以及社會公眾傳統觀念的影響,或是對癲癇病只是的缺乏,導致不正" />
癲癇病患者由于受到家庭成員以及社會公眾傳統觀念的影響,或是對癲癇病只是的缺乏,導致不正確地對待癲癇患者,使患者在上學、就業、婚姻等方面困難重重,使患者不能積極融入社會,成為社會負擔。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癲癇病患者以及提高癲癇病患者生活質量呢?以下我們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
癲癇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癲癇的臨床特點是發作時不能自控或意識喪失,發作期間完全正常。但是由于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患者對癲癇發作的擔心和羞恥感等,癲癇患者在發作期間又不同于正常人,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明顯的損害。
癲癇患者健康指導:
1、癲癇相關知識的宣傳:癲癇相關知識的宣教對象主要包括患者、父母、其他家庭成員以及關系密切的其他人員,如老師、朋友、同學、同事、上級等。宣教目的是使患者及其他人員能夠正確認識癲癇,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從而增加治療成功的機會。
2、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AEDs治療和精神障礙治療。首先應該調整AEDs,控制癲癇發作,精神行為異常也可相應地減輕或緩解。對于精神行為異常明顯者,可同時采用相應的藥物治療。
3、生活方式的調整:疲勞、壓力過大、睡眠不足、飲酒和吸毒等均可誘發癲癇發作,應該盡量避免。另外,新發其他疾病亦可誘發或加重發作,給予積極治療。
4、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采用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全解、保證、疏導和環境調整等,病對患者進行啟發、誘導和教育,幫助他們認識疾病。常用的方法有認識療法、個別心理治療、暗示治療、行為治療與生物反饋等。
5、外科治療:對顱腦疾病如腦腫瘤、血管畸形等癥狀癲癇和難治性癲癇以及顳葉癲癇患者,手術治療可緩解癲癇性精神障礙,尤其以顳葉癲癇手術效果#!明顯。
隨著抗癲癇藥物和手術治療的不斷發展,如今癲癇是一個相對良性的疾病。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亞洲國家對癲癇的歧視或癲癇患者的羞恥感明顯超過歐美國家,所以中國社會對癲癇患者應該多一份包容與關愛,祝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