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由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短暫大腦功能失調的慢性綜合征。許多癲癇病患者不" />
癲癇是一種由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短暫大腦功能失調的慢性綜合征。許多癲癇病患者不僅要忍受疾病的折磨,還要忍受社會外界的巨大壓力。他們的工作、生活遭受不平等的對待,因此,許多患者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癲癇病患者心理問題
焦慮與恐懼心理:癲癇病的反復發作,勞動能力下降,身體的不適以及治療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使得患者常有明顯的抑郁和焦慮,背負沉重的精神負擔。
多疑與敏感心理:患者本身對癲癇的錯誤認識,整天擔心在公共場合發作會帶來的窘迫和長期服藥的副作用。生活中周圍人們有意無意的傷害,使得患者變得神經過敏,疑慮重重,最終形成偏執,易怒,好猜疑妒忌的異常心理。
自卑與孤獨心理:由于人們的偏見,癲癇病患者會遭到拒絕,這種陰影強化了患者的自卑感,導致患者不愿與外界接觸,孤獨感日益增加。
敵對與自責情緒:人們對癲癇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往往會對患者持有歧視,冷漠的態度,造成了與患者之間緊張的人際關系,使患者對外界產生敵對情緒。家人對患者的過分保護,讓患者覺得對家人的愧疚,產生自責心理。
抑郁悲觀心理:癲癇久治不愈,外界對患者的歧視引發了患者的抑郁情緒,常常自我貶低,情緒低落,對治療喪失信心,甚至產生消極厭世心理。
專家提醒:癲癇病是可以治療的,70%~80%的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可以控制病情,60%的患者2~5年可以減少藥物甚至停藥。部分藥物難治性癲癇科通過外科手術治療,改善病情。還有些患者經過現代化的生物療法,對治療癲癇也很有幫助。
因此,要對癲癇治療有信心,堅持治療。此外,要正確認識疾病,克服消極不良的情緒。同時,也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敞開心扉接受癲癇患者,平等看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