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抽動癥
" />
兒童抽動癥
兒童抽動癥是發生在兒童期的一種肌肉抽動疾病。在兒童期為常見,其發生率為1~7%,多見于學齡前及學齡早期的兒童。男多于女,男與女之比率為3:1.
臨床表現:
同一組肌肉快速、頻繁、刻板、重復、不自主、無目的的抽動,可發生于任何一組肌肉。
#!常見于頭面部肌肉,表現為:做鬼臉、皺額、眨眼、皺縮鼻子、鼻翼抽動、露齒、咬嘴唇、伸舌頭,面頰肌抽動、伸縮頜部、點頭、搖頭、頸肌抽動、頭向一邊倒、頭部轉動等。
亦可發生于上肢,表現為:手指彈動、手不停地抓握、一陣陣緊握拳頭,前臂擺動、聳肩等。
也可見于下肢與軀干肌,表現為:下肢一陣陣抽動、或腳趾一陣陣的抖動、特殊的步態,軀體的扭動或跳動。
見于呼吸消化道,表現為:呃逆、嘆息、呵欠、噴嚏、吹哨性呼吸、深呼吸、打嗝、吸吮、咂嘴、不停地清嗓子。
癥狀多種多樣,但每次呈現一種癥狀,且動作的姿態也是刻板、少見的。在一段時間內可變換為不同的表現,如一名兒童開始為瞬目,持續幾個月后可改變為不停地伸舌。這類患兒無其他神經、精神或軀體異常。
病因
情緒因素:可能與情緒有關,特別是焦慮情緒,常常是兒童對于某些心理上的沖突矛盾在運動系統方面的反應。
學習的理論:開始患兒出現抽動可能是由于條件的逃避反應。如:為了避開某些異物而眨眼,或學習其他成人或兒童的某些缺陷。以后由于外界原因起到了增強作用,而成為習慣性抽動。
突發性的軀體疾?。喝缟虾粑栏腥镜瓤梢猿蔀檎T因。
其他:還有人認為是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時性不良習慣。
診斷
兒童期出現的反復、不自主、刻板、無目的、單組肌肉快速運動。
患兒可憑自己的意志而有意識地控制數分鐘不抽動,但繼之常有短暫時間的更加頻繁的抽動。
病期在一個月以上。
無其他軀體或精神疾病。
鑒別
兒童抽動癥,應當與以下多種抽搐疾病相鑒別。
多動穢語綜合征
多動穢語綜合癥常為多組肌肉同時抽動,在同一時間內其不自主的動作多種多樣,還常有不自主的喉鳴或罵痞話。病期常在一年以上,呈慢性遷延,病情起伏波動大。多動穢語綜合癥對佛哌啶醇治療的反應較好。
小舞蹈病
小舞蹈癥亦常見于兒童,其抽動為不規則的、非刻板性的、多肌群活動。而且不受意志控制。常以肢體大關節及軀干運動為主。同時,有肌張力減低以及其他風濕性病表現,如咽喉痛、關節痛、身痛、抗鏈球菌溶血素O增高等異常。
兒童多動癥
兒童多動癥為一種全身協調性、有目的性的好動、頑皮,而非不自主的抽動,且還有注意障礙、情緒問題等多動癥狀。
某些類型的癲癇
顳葉癲癇可出現咂嘴等自動癥。肌陣攣性癲癇可表現為局部肌肉的抽搐發作。
區別:
癲癇為隔一定的時間才發作1次,而抽動癥能連續不停地抽;
癲癇發作時一般不受意志控制,而抽動癥不會出現意識障礙;
腦電圖檢查癲癇可有特殊腦電圖改變,而抽動癥為正常。
肝豆狀核變性
又稱威爾遜病,為一種可發生于兒童期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銅代謝障礙所致的疾病,主要累及豆狀核及肝。其不自主運動為一種舞蹈樣和指劃運動,或為震顫、常累及多組肌肉,病情呈進展性,且常有器質性精神整張,及角膜k-F色素環,肝功能損害等表現,可鑒別。且此癥的尿銅量均明顯增高。
預后
兒童抽動癥數月內可自愈,或經治療而愈,部分可遷延數年。防治:兒童從小要注意避免模仿任何不良習慣,且應防止兒童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這有利于預防本癥的發生。
治療
對于輕癥病例,向家長及患兒解釋清楚,此癥并不可怕,可以自然好轉,消除過分關注造成的強化影響,不把注意力集中于“抽動”,使之自然消退。一般過數月后,癥狀會消失。
對于因軀體疾病而誘發者,應積極治療軀體病。
對于患兒病前的心理因素應詳細分析,找出可能的精神矛盾或緊張因素。對屬于客觀上可以解決的應予以解決;對屬于無法解決的因素,則應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幫助患兒分析精神誘因,找出真確對待的方法。
行為治療,療效較好??芍笇б运沙诘募夹g及采用操作性處理方法治療。在給患兒正確的指導及必要的心理治療。
對于伴有嚴重焦慮情緒的兒童,可加用安定或利眠寧,也可使用佛哌啶醇。
針灸治療:根據部位不同,選用不同的穴位,如瞬目可取睛明、攢竹、絲竹空、四白穴等,做鬼臉可選頰車、地倉、下關等穴??刹捎冕樉尼槾讨委?,或埋皮膚針,有時可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