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癲癇是在兒童中,癲癇發作是#^癥狀表現的一種腦功能障礙,常常與遺傳" />
原發性癲癇是在兒童中,癲癇發作是#^癥狀表現的一種腦功能障礙,常常與遺傳基因有關。原發性癲癇可以是與局灶腦區相關,也可以是全面性的。這類患兒占新發病的癲癇兒童中的30%,而且在5-9歲年齡段發病的兒童常常有較好的藥物療效。
隱源性癲癇約占新發病例的50%,根據目前的檢查手段,常常難以確定病因。這些病因可以是多基因改變,也可以是輕微的顯微結構性異常。將來隨著檢查手段的不斷發展,隱源性癲癇會不斷減少。
癥狀性癲癇是指繼發于腦內結構性異常的癲癇發作。新診斷的兒童癲癇中,癥狀性癲癇約占20%。癥狀性癲癇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較差。兒童癥狀性癲癇常見的病理學原因為:顳葉內側硬化、皮質發育不良、結節性硬化、腦腫瘤等等。
藥物難治性癲癇患兒中,多數為隱源性或癥狀性全面性癲癇,11%為局灶性隱源性或癥狀性癲癇,3%為原發性癲癇。
不同的臨床發作類型對抗癲癇藥物的反應不同。約55%的原發性癲癇患兒1年后癲癇發作消失,另外40%的原發性癲癇患兒表現<1次/月的發作頻率。因此,總體而言,95%的原發性癲癇患兒有比較理想的藥物控制。隱源性癲癇也可能達到較好的發作控制,2年內90%的病例有較好的控制。2年以內癥狀性部分性癲癇可能達到70%的控制率,但起病早的癥狀性或隱源性全面性癲癇的控制率只有47%。
人群研究發現,在新診斷的癲癇兒童中,2年以后發展成難治性的比例為8-10%。而且,進一步隨訪可以發現,一部分原先對藥物反應良好的患兒又會發展成藥物難治性癲癇。除了對抗癲癇藥物的反應,一些類型的癲癇綜合征也可以預示后果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