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學生小文(化名)一直沉迷網絡,在今年寒假里每天都要上網或玩游戲或聊天,前不久在連續玩了10幾個小時游戲后,突然感到視線 模糊、全身抽搐,接著便失去了知覺,被送往家附近的醫院神經外科進行檢查和治療。讓醫生們驚訝的是,他也是“光敏感性癲癇”患者!
癲癇發作近年來發病率不斷攀升,而且逐漸向低齡化發展。原發性與繼發性癲癇,而繼發性癲癇是后天引起,多半是因為腦炎或者腦外傷造成的。
近年來,大量的遺傳學研究表明,從胚胎開始到發病前,各個方面的因素對腦所造成的傷害則是 癲癇發病的主要外因。對孿生雙子罹患 癲癇的研究表明, 癲癇患兒具有遺傳易感性,對 癲癇患者家系分析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特發性 癲癇的親屬 癲癇患病率為 3.8%-10.8%,個別高達19.8%~35%,明顯高于癥狀性 癲癇的1%~4.6%,后者又較普通人的患病率高0.3%~0.6%,而且與患者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以上資料表明, 癲癇具有遺傳傾向,但這只說明有遺傳素質的人其發作閾值低,易感性高,遇到某種環境因素時易出現 癲癇發作,而是否發病則由內外因共同決定。現實生活中由遺傳因素引發的 癲癇發作只占所有 癲癇中一小部分。因此,患者不必過分擔心 癲癇的遺傳因素。
盡管癲癇的發病原因還不是很明了,但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癲癇,特別是大腦皮質的病變。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 遺傳因素:在一些有癲癇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臟畸形的病人家族中容易出現癲癇;
② 顱腦其它疾病:腦腫瘤、腦血管病、顱內感染等;
③ 腦損害與腦損傷:在胚胎發育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線照射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胚胎發育不良可引起癲癇;產傷也是引起癲癇的一個主要原因;顱腦外傷也可引起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