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癲癇病的治療方面中醫有不同的見解,那么癲癇病中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特色呢?
" />
在癲癇病的治療方面中醫有不同的見解,那么癲癇病中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特色呢?
1、治癇宜早,貴在辨證準確,用藥正確持久
早期治療。這是臨床治療癲癇非常重要的環節,只要診斷為癇病就要馬上用藥。即使一時尚不能確診的抽畜的病人,也要根據中醫辨證的原則及進處理,堅持治療,千萬不要延誤碼。
正確用藥。首先要辨證準確,在這個基礎上選擇確有療效又無明顯毒、副作用的方藥。長期治療。中醫和西醫都認為癲癇是難治疾患,所以務必堅持長期治療。若遇特殊情況,如青春發育期、月經初潮期,還需延用藥時間。
2、病癥結合,標本并圖
癇病在不同的病程階段,如發作期和休止期,不同的病人會有不同的病理變化。因此中醫治癇以辨證論為基本治則。治療亦異如驚者安神,痰者吐之,火者清神”。
癇證為患,不外乎風、痰、火、瘀、虛、病之初起和發作之時,邪氣有余,多為風、痰、火、瘀標證,當以治標為要。癇證日久和在休止期,應標本兼顧,攻補兼施,還應辨別病邪輕重緩急,或以熄風清熱化痰重,或以活血平肝,滋補肝腎為重。至于癇病日久正氣虧乏,虛象明顯者,則應以培元扶正為重。在治療手段方面,不僅重視內科藥物的系統治療,還應給合中西醫有效的非藥物療法。
對癲癇病的治療要中西醫辨證相結合,不同的癇證其臨床表現不同,疾病轉別,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這樣會更切合病情,減少失誤,提高療效。清·李用粹《證治匯補·癇病》指出“陽癇痰熱客于心胃,聞驚而作,若痰熱甚至,雖不聞驚亦作矣,宜用寒涼;陰癇亦本乎痰熱,因用寒涼太過,損傷脾胃而成陰,法當燥濕溫補祛痰”。在明·魯伯嗣《嬰童百問·驚癇》中也有相關記載,認為陽癇,多為初發,治以熄風滌痰瀉為主;癇證病久,多屬陰癇,以調補臟腑氣血為主。
在中醫辨證治療上,應該在確立名診的基礎上,重視證類診斷,而諸如胎癇等的病類診斷僅是對多種類似的一個概括,對指導治療極不全面。證類診斷是#!基本的診斷,#!辨證出病性病位、病勢和病機轉化。同時一定要結合西醫診斷和分類。中醫依據癥狀診斷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分不清癇病的證候特征,把類似癇病的一些疾患定為癇病,不但對患者和家屬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其治療和預后也區別很大。
對于一些癲癇病患者來說,中醫的治療更適合癲癇病患者,更健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