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原本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癥狀,癲癇就是腦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所產生的現象,一般人的印象中,癲癇發作時,病人一定會意識昏迷、四肢抽搐、口吐白抹,其實不盡然。一起來了解癲癇知識吧。
芬蘭的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兒童期起病的癲癇似乎可使遠期的死亡率明顯升高,尤其是對那些有癲癇發作,不能停藥5年或更長時間的患者。
據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Shlomo Shinnar博士和芬蘭圖爾庫大學的Matti Sillanp??博士說,該研究對245名芬蘭兒童隨訪了40年,結果發現處于5年無藥緩解期患者的死亡率為1.5/1000患者-年。相反,處于5年服藥緩解期患者的死亡率為11.8/1000患者-年,而在那些未緩解的患者中,死亡率達到了15.9/1000患者-年(P<0.001)。
對不明原因死亡的研究結果提示,有一種危險因素可能是兒童期起病的癲癇。然而,幾乎沒有研究考察兒童期癲癇的遠期結局或尸檢證實的死亡原因,故Shinnar和Sillanp??博士對該隊列研究的分析包括了圖爾庫大學醫院覆蓋地區所有在1964年診斷為癲癇的兒童。
每5年對這些患者評估一次,直至2002年,有70%的患者進行了尸檢.
在該隊列中,如果患者有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如發育遲緩、腦癱、創傷等,則被歸為有遠期癥狀性癲癇,此類患者共有123例。其余的患者被歸為有隱源性或特發性癲癇。癲癇發作#!常發生于2~3歲。
在歷時40年的隨訪中,共有60例患者死亡,病死率為24%,是年齡匹配的普通人群死亡率的3倍。遠期癥狀性病因的患者的死亡率#!高,為11.1/1000患者-年。相比之下,隱源性或特發性病因的患者的死亡率為3.2/1000患者-年(P<0.001)。
有33例患者(55%)的死亡與癲癇有關,18例患者為不明原因的猝死。
在單變量分析中,與總死亡、癲癇相關死亡和不明原因猝死相關的因素包括有遠期癥狀性病因、認知功能受損、癲癇持續狀態病史和未處于5年緩解期;而在多變量分析中,只有未處于5年緩解期有意義。
與兒童期起病癲癇相關的死亡風險明顯增加,且一直持續到成年期。約有10%的死亡為不明原因的猝死,包括無藥緩解持續多年的患者。已有研究表明,癲癇患者中不明原因的猝死大多是在20~40歲之間發生的。此外,有關不明原因猝死的研究通常都認為兒童期癲癇起病是一種危險因素。然而,有關難治性局限性癲癇成人患者進行外科治療的研究顯示,在手術后無癲癇發作的患者中,不明原因猝死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手術后仍有癲癇發作的患者,這提示猝死的發生風險有可能是可變的。
癲癇的相關知識,您知道了嗎?如果您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您可以咨詢專家,專家將為您解答難題,不要讓癲癇影響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患了癲癇,一定要讓抓緊時間治療。不要耽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