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肌陣攣發作算是一種較少見的癲癇病,但越少見的越需要引起關注,要不然突然發作會手" />
癲癇肌陣攣發作算是一種較少見的癲癇病,但越少見的越需要引起關注,要不然突然發作會手足無措的。以下就詳細介紹癲癇肌陣攣發作。
什么是癲癇肌陣攣發作
肌陣攣發作屬于癲癇小發作的一種,多為遺傳性疾病,是一種短促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縮,一般無意識障礙,發作時的表現為頭頸、肢體或軀干抽動,可累及肌肉的一部分或整塊肌肉,也可累及某些肌群甚至整個肌體。抽動后立即松弛,而且多為雙側性。輕者僅表現為面肌或只影響頭、手、上肢;重者為全身肌肉收縮,并因之而突然跌倒。所以這種患者常在頭額、鼻尖、口唇等處傷痕累累。
發作形式
通常是個別發作一次或在幾秒鐘內反復發作幾次,臨睡或剛醒時發作較多,甚或出現持續狀態。本病與陣攣性發作不同點在于其發作時間短,間隔時間長,且一般無意識障礙。本病常合并其他類型的發作,但以大發作為多見。常有精神障礙及智能缺陷,發作時腦電圖表現為無固定頻率的多棘-慢波或棘-慢波。
從病發年齡上可分為嬰兒痙攣及小孩期肌陣攣。
1、嬰兒痙攣
【表現】嬰兒前期發育良好,但是出生后的3到7個月即表現為不活潑、不笑、不玩,對父母及玩具都沒興趣,對挑逗沒反應,情感冷淡;同時發現全身性肌痙攣,包括點頭,兩臂向上彎曲;或為伸張性肌陣攣,頭向后仰,兩眼上翻,兩上肢向外伸張,下肢伸直。
【發作】每日發作10余組,每組抽搐可達一二百次;額部常可見傷痕。常在入睡前、醒后及哺乳時發生。
【病因】腦外傷、產傷、先天性腦缺陷、腦膜炎及腦病均可引起嬰兒痙攣的發生。亦有因梅毒、腦血管病、結節性硬化、接種白喉疫苗或百日咳疫苗引起者。如在患病一年內給予適當治療,預后較好,腦電圖能夠改善或轉為正常。如無適當治療,腦電圖可轉為癲癇小發作變異型,臨床上則轉為不好治的癲癇和高度智力發育不全。
2、小孩期肌陣攣
【表現】常見有頭部頸部及四肢突然發現兩側對稱性及閃電樣抽動,它罕見于成人。
【發作時】腦電圖顯示爆發性、彌漫性、多棘性。尖波。每次發作5~15秒。它可由觸覺、聲響及疼痛刺激引發。因為異常的神經的沖動較少且較短暫,不足以引起陣攣性大發作而只能引發肌群陣攣。腦電圖所見二者大致相同,不一樣處為肌陣攣異常波一直時間較短而已。
3、失動性或無張力型小發作對于癲癇病來說甚為少見。主要表現為患兒自2~5歲起,常會突然停止動作,或因肌張力消失倒地,一直約2秒。
如果出現類似癲癇的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那么,怎么檢查診斷是不是癲癇呢?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是診斷是否癲癇、區分癲癇類型、查找癲癇病因的主要依據。血液學檢查是實驗室檢查項目之一,接下來展開介紹。
血液學檢查
血液學檢查,包括血常規、血糖、電解質、血鈣等方面的檢查,能夠幫助尋找病因。此外,還用于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檢測,常用的監測指標包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等。
血常規,是#!一般,#!基本的血液檢驗。血液由液體和有形細胞兩大部分組成,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血液有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通過觀察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判斷疾病。
血常規,是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血常規檢查注意事項】
血糖,血液中的糖份,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葡萄糖。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濃度為80~120毫克%。血糖高或低,對身體都有影響。【血糖值不正常會怎樣】
電解質,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就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電解質在人體中的作用及平衡調節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可使全身各器官系統,特別是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的生理功能和機體的物質代謝發生相應的障礙,嚴重時常可導致死亡。
血鈣,血液中的鈣幾乎全部存在于血漿中,所以血鈣主要指血漿鈣。在機體多種因素的調節和控制下,血鈣濃度比較穩定,正常值為2.25---2.75mmol/L。血鈣水平與人體許多重要功能有關,在調節鈣、磷代謝,維持血鈣正常濃度中起重要作用的激素主要有甲狀旁腺素、降鈣素和膽鈣化醇。
藥物不良反應的檢測,幾乎所有的藥物都可引起不良反應,只是反應的程度和發生率不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藥物種類繁多,用藥途徑不同,體質又因人而異。癲癇患者,在服用抗癲癇藥過程中要進行血藥濃度檢測。
癲癇的血藥濃度監測,臨床醫師能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對用藥進行調整,這不僅能提高藥物治效果,也可以避免或減少可能產生的藥物毒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