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病人都很容易把痙攣與癲癇二者混為一談,雖然說他們都是由于大腦神經放電" />
有許多病人都很容易把痙攣與癲癇二者混為一談,雖然說他們都是由于大腦神經放電所致,發病的癥狀也有很多的相似。但痙攣與癲癇區別還是很大的,痙攣只是偶爾的一次性發作,而癲癇卻是反復發作。下面具體來了解下痙攣和癲癇的區別。
凡因腦部異常放電,引起失神或抽搐的表現,都稱為痙攣,其形成的原因可以是發燒,如常見的熱痙攣,占兒童人口的5%,好發于年齡5個月到5歲大的小孩,多為遺傳的體質,長大后就沒事了,是一種良性、且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換句話說,任何單一次的發作,都可稱為痙攣,有可能因為刺激因子的去除而不再發生,如因為低血糖而引發的抽搐,血糖矯正了,抽筋也就好了。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是由于大腦的異常放電而導致的發作,需要長時間的治療過程。在癲癇的治療過程中,除要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外,還應該避免誘發因素,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癲癇治療。
痙攣與癲癇相比癲癇發作是不止一次的,往往沒有上述的原因存在,而不預警地發作。又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癲癇。所謂原發性即找不出原因的癲癇,多屬有家族遺傳體質的小孩。
由上述可知,痙攣與癲癇區別就是單一次的發作皆可稱之為痙攣,而多次、反覆性的發作則可稱為癲癇,換句話說,痙攣與癲癇相比較,癲癇的定義要嚴格得多,如果確定診斷,則應接受治療,才有痊愈的機會。
癲癇與痙攣癥狀有一定聯系。但痙攣并不能夠一定代表癲癇,也不能夠掉以輕心,因為癲癇病是一種疾病的綜合征,以腦部神經元反復突然過度放電所致的間歇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為特征。是一種起源于大腦,并反復發作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和精神狀態不同程度的障礙。
由此可見,癲癇與痙攣的主要區別就是,痙攣為偶爾一次性發作,而癲癇具有反復性,會經常發作。癲癇病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如果患了這種病要及時的去正規醫院治療,并且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護理。癲癇病是一種常見的腦神經慢性疾病,誘發原因有很多種,治療起來會出現諸多限制。下面專家介紹癲癇病的三個誤區,讓大家區分開來。
癲癇病的三個誤區①:癲癇癥狀就是“抽風”
人們常常誤認為癲癇的發作癥狀就是“抽風”。其實,不少癲癇患者發作時并不“抽風”。北京癲癇病醫院的專家指出,非典型癲癇發作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精神運動型癲癇:表現為幻覺、幻視、幻聽、行為古怪,有時會突然發呆,吃飯時碗筷掉到地上,有時對人傻笑等。
腹型癲癇:表現為突然發作性腹痛,發作時可有一定程度的意識障礙。
頭痛型癲癇:表現為突然發作性頭痛,發作時常伴有惡心、嘔吐、乏力、視物模糊,容易被誤診為神經性頭痛。
雖然這些癲癇的發作癥狀不典型,但都具有三個特征,即突發性、反復性和同樣性。對于懷疑患有癲癇,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
癲癇病的三個誤區②:到處尋求補腦藥
由于癲癇對患兒大腦的損傷較嚴重,很多患兒家長到處尋求一些保護大腦的藥如腦細胞生長素等,以期提高孩子的智力。專家提醒,其實目前國際上沒有一種藥能有效保護腦細胞,也沒有什么提高智力的特效藥,所以提醒患兒家長要保持客觀的心態,堅持讓癲癇患兒接受正規的治療。
癲癇病的三個誤區③:對患兒飲食諸多限制
有些家長對患兒的飲食有很多限制,如不讓患兒吃肉、雞蛋和蝦等,這些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癲癇兒童與正常兒童一樣,可吃家常便飯,且食品應多樣化,平衡飲食。只需注意飲食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少食辛辣食物即可,過肌過飽都是癲癇發作的誘因。適當限制飲水量,因癲癇的發作可能與水、鈉潴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