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癲癇患者病恥心 一個醫者的思考—&md" />
消除癲癇患者病恥心 一個醫者的思考——糾正癲癇病人的常見社會心理問題 癲癇不僅是一個生理性疾病,也是一個社會心理性疾病。一旦被診斷為癲癇,便意味著需要長期治療,而這個過程甚至于完全顛覆其個人、家庭和社會生活。社會中對于癲癇的歧視普遍存在,這種歧視來自于社會、家庭、個人、用工單位、朋友、戀人、父母,但更深刻地來自于病人自身的病恥心。創傷源自于對疾病的不了解、對發作的恐懼、對生活工作造成的混亂、對社會歧視的恐懼,以及自身心理問題在這種極端狀況下的凸顯。作為一個癲癇專科醫生,應從以下幾方面糾正癲癇病人的常見社會心理問題: 發作是丟人的 令病人無法釋懷的,可能是發作中無法自控的行為混亂,這種混亂完全顛覆了病人在正常情況下的自我認同。然而病人并沒有犯什么錯,發作時他們并不傷害任何人,受傷的只有他們自己。我們要讓病人認識到,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人完全健康,所以癲癇病人不比別人有更多缺陷。雖然無法控制發作,但可以控制對發作的看法和態度,如果說發作只是“我又生了一次病” ,而不是“我又丑陋地表現了一次”,感覺是不是會好一些呢?丑陋是指主觀意愿和行為惡劣,而癲癇發作與此無關。 別人會歧視我 “與人玫瑰,手留余香”,要讓病人相信大多數人和他是一樣的,愿意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歧視并不處處存在。實際上問題可能出在自己一方,你生了病,別人的心理不一定發生變化,但你自己的心理卻已發生了變化。應該審視一下,認為別人會歧視你,是不是首先你歧視了自己?促使病人重新檢討自己的疾病觀,病人將會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改變對別人的看法,促其心智成長。只有自己自信了,別人才不會放肆地歧視你。 如何面對說三道四 鼓勵病人接受癲癇,及早治療,爭取良好預后;正視癲癇,不懼怕、不輕視、不回避,及時調整對生活工作的長期安排;客觀認識癲癇的醫療狀況,主動配合治療。堅定了對癲癇的認識和態度,就有能力面對別人說三道四。 只有秘密才讓人有談資。當被發現吃藥或提起癲癇,可以主動介紹癲癇知識,“下次看到我忘了吃藥,記得給我個溫馨提示哦”,讓癲癇不要成為秘密。試著向#$個你認為合適的人談論自己的病情,看看人家會有什么反應,相信多數人是善良和充滿愛心的。即使遇到小人,也不必氣餒,你的成功在于有勇氣說出來。你自己大方了,別人就大方了,愛你的人釋然了,嚼舌根的人也覺得沒意思了。 工作與人際關系 每個人都要學會在社會立足,這是人格獨立的重要保證,否則你的人生就只能依附于別人,變得脆弱而被動,。居家養病,斷絕人際交往,自我封閉,只會造成更多困擾。建議病人積極走出家門,參加學習、工作和社會活動。無論做什么工作、做多長時間、有多少報酬,重要的是讓自己與社會有了聯系。在有工作能力的條件下,鼓勵病人將自己提升得更加優秀和強大,當他的劣勢不再引人注目,自身的缺陷將不再造成困擾。 病兒、父母與學校 告知病情: 是否向校方告知病情,常令家長特別矛盾和為難。想告知病情,因為孩子需要幫助;想隱瞞病情,因為怕被同學欺負、被學校開除。那么如何能兼顧呢? 建議將疾病以合適的方式告訴老師和要好的同學,以尋求支持和幫助。當發作時,老師及時趕到: “沒事別怕,幫他一下就好了。” 老師或好友的態度會讓學生們把孩子的發病合理地看成普通生病,避免被視為怪異而遭受歧視。相信處于這種被關愛中的癲癇孩子不會因此自卑,將來也會成為一個愿意幫助別人的人。在幫助生病同學的同時,也會激發全體學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之心,讓一個集體變得更加團結友愛。 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 孩子被診斷癲癇后,首先崩潰的是父母。父母的態度和情緒,能夠救孩子于水火,也能毀掉孩子的一生。父母雖然會勉強說出寬慰的話,但其焦慮壓抑的情緒,必定會通過表情、語氣和行為表達出來。這種言行不一,會令孩子更加敏感多疑,父母的不安情緒也令其心生恐懼,這種情緒比癲癇發作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只有當父母能夠坦然面對,才能夠真正讓孩子坦然面對,因此建議父母盡早尋求專業心理幫助。 戀愛與婚育 人人需要有愛人相伴一生,結婚生育是完整人生的重要部分,不該缺失。癲癇病人同樣有戀愛結婚生育的權利。 關于戀愛: 基督教在婚姻誓詞中問:“你愿意娶這個女人嗎?愛她、忠誠于她,無論她貧困、患病或者殘疾,直至死亡。”中國式婚禮中雖然沒有這種儀式性的問答,但在戀愛結婚時,我們已經抱有了這種信念。 如果有人問:你愿意找一個癲癇病人結婚嗎?我說:我要找一個我愛的人結婚!我們愛一個人,是愛他的人品、教養、學識、能力,價值觀……而健康狀況僅僅是其中的一方面。因此,“癲癇”不能成為一個人品質的標志,又何必在戀愛中以癲癇來標識自己呢? 但將病情隱瞞起來也不可取,應以合適的方式坦誠告知對方。原則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愛護自己、愛護別人,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現你的能力、你的風采。癲癇是一種反復發的疾病,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與其用惶恐不安的心去圓謊,不如坦然面對。如果你的坦誠換來對方的離開,那么證明這個人不適合你,那個適合你的人終將在最后出現。 關于生育: 服藥治療的癲癇病人,93%以上可以生出正常孩子,因此沒有理由剝奪癲癇病人生育的權利。但是,由于癲癇治療期長,常常不能在婚育前完全停藥,因此大多數病人需要在服藥期間懷孕生育。對此,病人和醫生既要看到樂觀的一面,也要對不良后果有所擔當。醫生應提出積極的建議和指導,使發作和藥物導致的胎兒畸形率降到#!低。 希望我們能夠以積極合理的觀念,促成癲癇病人自身的改變。在對疾病進行治療的同時,幫助病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社會、家庭和心理問題。由此,我們的治療將變得豐富而感人。教會病人的同時,我們也在改變和完善自己。糾正癲癇病人的常見社會心理問題
文章來源: 癲癇知識 發表時間:2017-08-11
舉報/反饋
本欄目最新
本欄目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