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是一種比較難以治療的疾病,這種疾病很容易反復,病情發作的時間地點也有不確定性。所" />
癲癇病是一種比較難以治療的疾病,這種疾病很容易反復,病情發作的時間地點也有不確定性。所以,這種疾病,在疾病之外的一些情況中,還是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的。在治療癲癇的過程中,我們會走進很多誤區,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些誤區。
誤區1:臨床未確診癲癇即予治療
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疾病,其特點是突發 性、反復性和短暫性,臨床上很多非癲癇的發作性疾病如偏頭痛、假性發作等被誤診為癲癇而給予抗癲癇治療,這種誤治會給病人帶來不良后果:①由于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和公眾歧視,誤診為癲癇導致病人和家屬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②無端承擔抗癲病藥所致 不良反應的風險,有些如剝脫性皮炎、壞死性肝炎、造血系統抑制是致死性的;③增加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癲癇就診時大多均在發作間期,醫 生罕有目睹發作者,且體檢大多無異常發現,因此詳細詢問病史是診斷的關鍵,詢問對象包括病人、親屬及發作目睹者,要不厭其煩地了解全過程,不放棄任何細 節,包括當時環境、起始表現、有無肢體抽搐和其大致順序、面色變化、意識情況、有無怪異動作和精神異常、發作時程、發作頻率、有何誘因等,過去史及家族史 也十分重要。腦電圖檢查對診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特別是發作時的記錄意義#!大,但此種機會甚少,發作間記錄到棘波、棘慢復合波等癇樣放電#!有 參考價值,非特異性異常則一定要結合典型病史方有參考價值。特別要指出的是,癲癇是一種臨床診斷,僅僅腦電圖有異常,即使有病樣波出現而無臨床 發作,也不能診斷為癲癇而給予抗癲癇治療。
誤區2:未按癲癇發作類型選擇藥物
癲 癇發作有很多類型,發作類型的確定涉及藥物的選擇及病因檢查兩方面。臨床上常見對發作類型誤判而錯選藥物,例如復雜部分性發作常以短暫意識障礙為主要表 現,特別在杏仁核有病灶時可見有不動性凝視發作,表現為正在活動著的動作突然停止、眼裂開大、雙目瞪視前方、對周圍環境毫無反應,伴肢體和軀干的活動完全 停止或肌張力增高,這種發作常被誤為失神發作而給予乙琥胺,結果加重了病情。相反,因未能正確認識失神發作而誤為短暫部分性發作,錯用卡馬西平或苯妥英治 療者也不鮮見。又如青少年肌陣攣癲癇發作時的肌陣攣常出現于一側,因此被誤為局灶性起源的陣攣性發作,結果用了卡馬西平、苯妥英鈉 或新的選擇性GABA能藥物——加巴噴丁、噻加賓及氨己烯酸治療。一些額葉癲癇的部分性發作被誤診為非癲癇性精神發作,從而延誤了治療。兩側額區棘波常見 而被誤為雙側同步的全面性發作者也時有之。
建議:①病史的詳細詢問對發作類型的確定是根據性的;②發作較頻者可用錄像腦電圖以確定發作類型;錄像腦電圖在確診癲病方面也有極大的作用;③在難以確定為部分性發作或失神發作、肌陣攣性發作者則可先選用廣譜的丙戊酸鈉、氯巴占拉莫三嗪或托吡酯
誤區3:在控制不良的發作中未能確保用#!大耐受量
在癲癇藥物治療中由于單憑經驗,未能應用#!大耐受量而使發作控制不良是十分常見的失誤。標準的一線抗癲癇藥加丙戊酸、卡馬西平以及新藥如奧卡西平、托吡 酯及加巴噴丁均為劑量一反應相關聯的,如不按病人個體化給藥而用所謂“常規劑量”,病人就會處于“亞治療狀態”而致控制不佳。
建議:① 某些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巴比妥等可行治療藥物監測,調整劑量使血藥達有效水平;②可逐步加量直至最初的臨床不良反應出現;③某些病人因懼怕高劑量的不良反 應而自行減量,因此要了解是否存在依從問題;④用#!大耐受量仍無滿意反應,則減量以免出現慢性中毒,改用第二種抗癲癇藥。
癲癇病,雖然看起來有一點可怕,但是我們眼睛里所見到的還是那種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部分患者在發病的時候,還是比較安穩的,比如說,就是直接倒下去,就像睡著了一樣。患上癲癇,也要謹記不要步入上面介紹的一些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