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三步驟
近年來,兒童用藥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兒童專用藥物品種和制劑偏少,家長為孩子買藥時經常會選不到相應的兒童專用藥,兒科醫生也經常會開成人藥用于兒童疾病。兒童用藥三步驟:
用藥后觀察孩子的反應
用藥后,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各種反應,如對藥物的敏感度等,及時與醫生溝通,讓醫生能夠在用藥時作出調整。用藥后孩子若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不安、出皮疹、發燒、嘔吐、呼吸異常等現象,應考慮藥物過敏反應的發生,并立即停藥,及時去 明確診斷。對于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兒童,以及知道對某物質過敏的兒童,更要加強觀察用藥后的反應。
用藥中注意相互作用
在用藥過程中,如果是兩者或兩者以上藥物同時服用,需要關注各種藥物一起使用是否存在禁忌。在藥品說明書“藥物相互作用”一欄,一般會列出出現相互作用的藥物,如果有幾種藥物同時服用,必須注意有沒有相互作用導致藥物療效下降或毒副作用增加的情況;幾種藥物中是否有成分相同的藥物,以免造成重復使用。
用藥時間也很重要,分早晨、飯前、飯后、兩餐之間空腹、晚上。當需服用中藥水劑與西藥時,應該先服用水劑半小時后再服用西藥,絕不可用中藥水劑去送服西藥,因為中藥中大多數含有機酸、生物堿等有效成分,會影響西藥的療效。兒童用藥#!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多吃藥、吃新藥貴藥、加大藥物劑量就能治好病”,是很多家長要走出的心理誤區。
兒童用藥三步驟,用藥前先算用量 兒童用藥用量酌減不當很普遍 兒童用藥安全如何保證
家長要認真查看藥品說明書,做到對藥品適應證、藥品劑量、使用方法、藥品有效期、禁忌證等內容心中有數,保證用對藥、用好藥。
其中,藥品劑量有一些說明書會寫“小兒酌減”、“請遵醫囑”。遵醫囑服用時家長也需要仔細看看服用劑量是否正確。“小兒酌減”不能簡單理解為只用成人量的一半或簡單酌情減少一點,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計算用量。
①按公斤體重計算
說明書上如果有公斤體重劑量,可以按孩子的公斤體重計算用藥劑量,每日(次)需用劑量=每日(次)每公斤體重所需的藥量×患兒體重(kg)。例如,某藥劑量為“5mg/kg/日,每日兩次”,8kg體重的孩子應該吃的劑量:一日總劑量為8×5=40毫克,分成兩次吃,每次吃20毫克,早晚各吃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計算結果不一定是整數,或者劑量有一定的范圍,一般取中間值劑量。學齡兒童算出的結果往往偏高,可采用偏小或下限的劑量;有時算的劑量可能比成人劑量還大,但實際給藥時不得超過成人劑量;幼兒算出的結果往往偏低,可采用偏大或上限的劑量。另外,還要看孩子的體質情況,如果營養不良,劑量計算出來再酌情減20%。
②按孩子年齡根據成人劑量折算
說明書上如果只有成人劑量,孩子用量可根據年齡換算,公式如下:
1歲以內劑量:成人劑量×0.01×(月齡+3)
1歲以上劑量:成人劑量×0.05×(年齡+2)
例如,某藥成人用量為每次100毫克(即1片),8歲兒童1次服量: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歲兒童服藥劑量為每次50毫克(即半片)。
另外,用藥前看說明書中的禁忌證也是很重要的一項。禁忌證分禁止使用和謹慎使用兩種情況,家長對孩子的身體整體情況要清楚,如是否過敏體質,是否有哮喘、有心臟病等,因為有些藥物禁止用于哮喘病人,而有些藥物對心臟病病人要謹慎使用。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