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的癲癇
隨著癲癇患者的不斷增加,癲癇病已經廣為人知。非典型的癲癇,癲癇的誘因千奇百怪,說起癲癇,很多人會說,知道:病人倒在地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沒錯,這確實是癲癇,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癲癇,俗稱發羊癲瘋。不過,還有許多癲癇,其實癥狀并不明顯,一開始對生活影響也不是很大,但如果遷延不治,很可能會演變為典型的發羊癲瘋。
著了魔的長途車司機
第二節課愛睡覺的初二女孩
浙醫二院癲癇中心、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朱君明有個患者,是個40多歲的長途貨車司機。今年上半年,這個司機和同事走杭州到天津的線路,單程1000多公里,開一整天才能到,兩個人輪流開。
有一天,前無來車后無超車、路況很好的情況下,這個司機突然猛踩一腳剎車,同事驚叫一聲。緊跟在后面的車子差點追尾。后車追上來罵,他卻一臉茫然。這樣的情況,有時一周發生一兩次,有時一個上午就有3次,像著了魔一樣,公司里的同事都不敢和他搭檔坐他的車了。可是這位貨車司機很委屈:“我沒有亂踩剎車呀!”
非典型的癲癇,大家懷疑他神經有問題。他到 ,做了腦電圖和磁共振,確診患有癲癇。
還有一位初二女孩,性格溫順,很用功。有一天,班主任把女孩爸媽叫到學校:“你們女兒最近是不是有什么情況?我看她上午第二節課的時候總是睡覺,好幾位老師向我反映你們女兒上課睡覺的事情了。”女孩爸媽說,孩子作息很正常,也沒做什么特別的事情。老師不相信。
一次,班主任又看到女孩趴在桌上,過了二十多分鐘才抬起頭聽課。課后,老師問女孩上課為什么睡覺。女孩很驚訝:“老師,我沒有睡覺,我是在捂鼻子呀。你有沒有聞到一股很難聞的味道?”
老師問了其他同學,都說沒有聞到。女孩的異常情況持續了大半個月,總說聞到難聞的味道。老師建議爸媽帶她去看醫生。從精神科看到五官科,再到神經外科,醫生診斷女孩出現幻嗅,得了癲癇。
經常性地重復一個奇怪動作
就要警惕是不是癲癇
朱君明醫師說,典型癥狀的癲癇發作時很恐怖,大家都了解,但更多癲癇病人的癥狀很容易被忽視:突然愣神、奇怪的舉動、局部肌肉抽搐、沒來由地發笑、無意識地走動、出現幻覺,甚至有些人覺得自己靈魂出竅,表現出各種意識障礙和思維、知覺、情感、精神運動障礙。
“換句話說,如果發現一個人出現發作性、重復性的奇怪狀況,就要引起警惕了。比如孩子突然停止原來的活動,兩眼直視,叫他也不應,手里的東西掉了一地。家長和老師不要以為他們是不認真,他們可能是癲癇發作。”朱醫師說,癲癇是種慢性的大腦疾病,每一次發作都是大腦異常放電引起的。孩子如果癲癇經常發作,可能會影響智力正常發展。如果遷延不治,時間長了,癥狀很可能加重。
近年來成年人癲癇大幅增加
主要是車禍和腦血管病引起
倒在地上,突然發羊癲瘋的病例,普通人并不經常看到。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可能都有癲癇病患者,只是大家或者患者本人都不知道而已。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發達國家癲癇病發病率為5.0%。,發展中國家為7.2%。,不發達國家為11.2%。。我國癲癇病發病率為3.5%。至4.8%。,浙江省的癲癇病發病率大約為5%。,約20萬人。
浙醫二院癲癇中心、腦科主任丁美萍教授說,癲癇的發病原因主要有6個:先天及圍產期異常、顱腦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血管病、腦腫瘤及變性疾病。兒童得癲癇病主要是因為先天和圍產期異常,外傷及腫瘤占第二位,其他少見;15-34歲的病人發病原因以外傷為主,35-64歲的病人以腦血管病占首位,65歲以后腦血管病占絕對多數。
近年來,成年人外傷導致的癲癇大幅增加,主要是車禍等腦外傷造成的。還有一些成年人工作壓力過大、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熬夜、酗酒、泡吧、K歌、通宵打麻將、吸毒及藥物濫用等也誘發了癲癇的發病。
癲癇的誘因千奇百怪
有人一換電視頻道就癲癇發作
癲癇發病率雖高,但死亡率低,在1.0/10萬-4.5/10萬之間,只要正規治療,70%以上的癲癇病人病癥可以緩解。
關于癲癇發作的機理,醫學界一直沒有研究透。浙醫二院癲癇中心特聘主任陳忠教授說,癲癇發作很難預測,但有些病人可以找到誘發因素,如果避免了這些誘因,就能減少癲癇的發作。
目前,醫學界確認的癲癇誘因有飲酒、停用抗癲癇藥物、過度勞累和驚嚇。但有些病人的癲癇誘因很奇特,比如用熱水洗頭、換電視頻道、聽某種樂器、聽某人唱歌甚至被爸媽摸一下肩膀也可能誘發癲癇,這些人只要避免了誘發因素,就可以減少癲癇的發作。
目前要想@&癲癇,主要以手術為主。浙醫二院癲癇中心、神經外科張建民主任說,手術就是把大腦中的癲癇灶去掉,大腦不再產生異常放電,癲癇就有可能治愈。
還有一種方式是控制飲食,主要用來治療難治性癲癇。國際上有個專業的名詞“生酮飲食”,原則是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適當的蛋白質。生酮飲食的抗癲癇機制目前還不明確,但是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公認,世界上已經有包括中國在內的45個國家的80個癲癇治療中心啟用生酮飲食療法。癲癇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切不可心急。更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是停止治療。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