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癥狀,表現為突然發生的短暫功能異常,有反復發作的傾向。兒童患病率高" />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癥狀,表現為突然發生的短暫功能異常,有反復發作的傾向。兒童患病率高于成人,每10萬兒童中,有40~50人患病。癲癇可嚴重影響兒童精神及智能發育,在防治兒童癲癇中,要糾正以下7種錯誤的認識。
1、把驚厥當成癲癇。有很多人認為,孩子驚厥發作就是得了癲癇。全家人嚇的是睡不香飯不思。實際上,據統計,全人口中約3.5%的人曾經有過一兩次驚厥發作,其中癲癇者僅占0.5%。
2、得了癲癇終身不愈。經臨床觀察證實,只要給予合理治療,75%~80%的患兒能夠完全康復。良性癲癇在兒童癲癇中約占30%左右,它的特點是智力發育不受影響,藥物治療能完全控制發作,到好后可以自愈。
3、癲癇患兒上學會加重病情。自己孩子診斷有癲癇,家人怕影響孩子以后的工作、找對象等,就想方設法為孩子隱瞞病情。有的怕孩子上學用腦會促使癲癇發作,就不讓孩子上學。其實,對大部分癲癇患兒來說,用腦是不會促使癲癇發作的。
4、有癲癇就不能結婚生子。很多人以為,孩子有了癲癇,長大后不能結婚生子。其實,癲癇是一種多因素引發的疾病,除非雙方均有家族遺傳史,只要注意預防,癲癇患兒長大后并非不能結婚生子。
5、在藥物治療中急于求成。目前,藥物是癲癇首選治療手段,只要堅持科學系統地用藥,多數患者的病情便能夠完全控制。不少家長急于求成,希望短期治療就能除根,永不發作。這種期望本無可厚非,但目前不論國內外還是國外,都不能達到這個要求。
6、長期用藥會使孩子“變傻”。有些患兒家長對抗癲癇治療存僥幸心理,企盼不會再發作;或怕孩子長期服藥后“變傻”或“吃壞肝臟”不愿意用藥;或迷信所謂“偏方”;或因性急而頻繁換藥。這樣,往往會使療效降低或導致治療失敗。雖然,治療癲癇的藥物對神經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藥物副作用僅為一過性的,其不良影響要遠遠小于癲癇發作本身對腦功能的損傷。如果不接受正確治療,不僅發作會越來越頻繁,而且還會嚴重損害高級神經精神功能,出現智力、運動障礙或情感異常等。
7、治療時用藥越多越好。目前國內治療癲癇有很多不正規之處,如同時使用5~6種藥物、各種埋藏療法、在所謂中成藥中加西藥等。這些非正規療法并未經過科學驗證,若隨意使用,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會給治療造成更大的困難,希望患兒家長三思而行。用藥一定要掌握嚴格的原則,多數患兒單藥治療即可獲得滿意療效,少數病情頑固、治療困難的患兒,可采用兩三種藥進行聯合治療。聯合用藥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否則有可能在不提高療效的同時,反而會使藥物的副反應疊加;服藥要達到一定療程,只有經過充分觀察后證明藥物無效時,才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換用另一種抗癲癇藥;必須堅持長期用藥,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癲癇病人在控制2年以內停藥,大約有30%~40%的復發率,而2年后停藥復發率則會大大降低;癲癇患兒應在發作得到控制后,再維持用藥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