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名醫信箱:
神經" />
武漢名醫信箱:
神經內科專家您好,我是來自南京的23歲的癲癇患者,玲玲。在4歲時,就得了癲癇病,發病時會突然暈倒,手腳抽搐,口吐白沫,有時還會大小便失禁。起初藥物控制效果還不錯,我每三個月發作一次,上學后,病情加重了,半個月就發作一次,再后來,幾乎每兩三天就發作一次。我的智力明顯下降,學習很吃力,上了一年學就休學了。父母帶我四處求醫,換了很多種藥物,但治療效果并不好。
曾經去過很多家醫院治療,一直未能控制,眾多專家都強調我是發現自己患病的時間太晚了,為此我懊悔不已,在此我想知道,癲癇病的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哪些?該如何注意?如何分辨?
武漢中大腦科研究院國務院特殊津貼姚青芬教授解答:
玲玲,你好。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癲癇是一種什么疾病?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據中國#!新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據此估計中國約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500~600萬是活動性癲癇患者,同時每年新增加癲癇患者約40萬,在中國癲癇已經成為神經科僅次于頭痛的第二大常見病。可見,癲癇影響著眾多患者的健康。
早期,癲癇病的癥狀主要顯示在,總是能夠出現走神,如患者是經常的不斷出現了這種失神的情況,也就是患者的兩眼在凝視某個物體的時候或是兩眼的上翻、說話的突然的中斷、手里面的東西掉到了地上等等,這都是癲癇病的前期癥狀發生。
由于異常放電的起始部位和傳遞方式的不同,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可表現為發作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引起癲癇的病因多種多樣。癲癇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的患者其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經2~5年的治療可以痊愈,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工作和生活。
癲癇患者需要家人“心靈的雞湯”
癲癇病不分時間、不分地方隨時都可能發作的特點,給癲癇患者的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往往會產生焦慮、恐懼、自卑的心理,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發育。因此針對癲癇患者的心理康復也是護理過程中不能忽視的步驟。那應該如何護理癲癇患者的心理發展呢?
1、家屬們要給與患者足夠的關心和照顧,讓患者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體會到自己并沒有因為患病而被家人嫌棄,同時齊心協力的幫助他,讓患者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家屬還要向患者灌輸癲癇病跟其他疾病沒有區別都能治愈,不會影響今后的生活、學習、工作。更讓鼓勵患者不要自卑自棄,只要治療控制的好,不病發,他們跟常人是無異的。
2、癲癇病人脾氣會暴躁,易激惹,家屬應給以理解,不要和他們爭辯,應耐心地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同時還要經常的跟他們聊天和溝通交流,以便預防患者產生消極情緒會自殘或自殺。
3、患者還應積極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參加豐富的業余文化生活,培養自信心,學會面對各種壓力,以更好的心理慢慢的進入社會。
治愈癲癇心理護理為輔,科學治療為主
想要癲癇患者真正的走向康復,只注意心理的護理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到專業的醫院去治療。武漢中大腦科研究院國務院特殊津貼姚青芬教授強調,單一療法治療癲癇康復效果差,以往的癲癇療法,例如手術、藥物,片面地強調某一藥物如何神奇,或者某一次手術的應用會帶來一勞永逸的功效,都是不客觀的,不講科學的。中外醫學界都在期待著一種全新的復合型癲癇療法,以突破單一療法康復效果差的癲癇治療現狀,治療癲癇不能依靠單一療法,需要集各大癲癇療法的治療精粹,進行復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