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中華文化,賦予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明。中醫在五千年來給了中國人強健的身體。癲癇病" />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賦予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明。中醫在五千年來給了中國人強健的身體。癲癇病一直就是一種頑固頻發的疾病。成人癲癇造成了很多癲癇病患者的不變。那么中醫是如何認識癲癇病的,癲癇病因又是如何呢?
中醫典籍上把癲癇稱作"癲疾"、"顛疾"。有些醫書據此而下論斷說早期的醫學家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癲癇病是大腦的病,理由是"顛字的意思是頭頂,也就是頭。"我們認為這種說法還缺少確鑿的論據,要弄清癲癇病是腦病還是臟腑病這個問題,還得做些必要的討論。
中醫典籍上比較明確地提出癲癇病是腦部病變的是清代名醫王清任。他在《醫林改錯》一書中曾比較系統地闡述過他的觀點:癲癇病發作是元氣一時不能向上轉入腦髓,病人抽搐時正象是活人死腦袋。說他是活人,腹中有氣,四肢抽搐;說他是死腦袋,腦髓沒氣,耳朵聾了,眼睛向上翻就象死人。有的人先喊一聲然后抽搐,是因為腦中無氣,胸中的氣沒地方走,突然沖出來。正抽搐的時候,胸中有漉漉的響聲,是因為津液還在氣管里,腦袋無氣,因此有這種聲音。抽搐后頭痛昏睡的原因,是氣雖然轉到腦子里,但是還不足以使人清醒。他從大發作的癥狀入手分析,證明了大腦是發作的根源。雖然他的分析并不象現代醫學認識得那么透徹,但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祖國醫學認為腦為元神之府。把神、魂、魄、意、志分屬于五臟,稱為"五臟神",而把腦作為"總眾神"的神。認為五臟神氣通于腦,五臟神氣之所以能上通于腦,是以經絡為傳導之路的。也就是說,五臟能夠通過經絡與大腦聯系在一起。
近代醫學的發展,促進了中醫學說的發展,人們對于癲癇病的認識也更為深刻,基本上統一了認識:癲癇病是腦部病變引起的。腦部病變分兩種情形,一是大腦本身發生病變,二是臟腑病變引起大腦病變。這也就解釋清楚了為什么中醫治療癲癇病主要從肝、脾、腎三臟立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