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患兒要多關注,癲癇病
癲癇病患兒要多關注,癲癇病是兒童較為常見的慢性發作性疾病。由于該病具有發作突然、發作時間無法預測、療程長等特點,而兒童又處于心身發育、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加上目前社會上對于癲癇還存在著一些偏見和誤解,所以許多癲癇患兒家長在心理、體力、經濟等方面常常面臨較大的壓力,尤其在孩子被確診為癲癇后,有些家長會產生震驚、焦慮、懷疑、否認、擔憂、內疚等心理反應。癲癇兒童在日常生活、接受治療及長期隨訪等方面的依賴主體是家長,家長的心理狀態以及對癲癇的認知水平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了解相關知識,建立平和心態 在孩子被診斷為癲癇后,家長應及時向專科醫師咨詢孩子發病的原因、發作時的對策、藥物的療效以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等與孩子疾病相關的醫學知識,做到心中有數。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情緒波動后,家長應爭取盡快建立一種平和的心態,勇敢地面對現實。家長良好心態的建立對幫助孩子堅持長期正規治療、合理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科學處理孩子的學習等問題極為重要。 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與學習 應盡量保持癲癇患兒的正常生活秩序。癲癇兒童的飲食與正常兒童大致相同,不需增加或特別忌諱某些食物。但應注意不要暴飲暴食,食物不宜過咸,不要飲用濃茶,也不要在短時間內飲水過多。平時應注意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有些家長考慮孩子身體不好,就限制孩子的活動,這是不妥當的。兒童生性好動,在活動中孩子心身能夠得到良好的發育。孩子被過多地限制活動,容易產生自卑、孤獨感,不利于他們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大多數癲癇兒童可以參加兒童常見的各種活動,包括在學校上體育課。但在發作沒有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不要參加游泳、長跑及高空活動(如爬高、蕩秋千、玩吊環等),也不宜獨自騎車外出。平時應避免觀看過于緊張刺激的影視作品,盡可能不要玩電腦游戲。 大多數癲癇兒童智力正常,只要發作不頻繁就可以參加學校學習或上幼兒園。家長既要鼓勵孩子自信自強,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同時也應該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實事求是地科學對待學習問題,避免孩子壓力過大或睡眠不足。少部分特殊類型的癲癇兒童伴有精神行為異常,或發作頻繁一時難以控制,則不宜參加正常的學習或活動。 此外,癲癇兒童家長應主動加強與學校的聯系,將孩子的情況告訴老師,使老師心中有數,對孩子在校期間的情況予以適當關注。 堅持規律服藥,定期專科復診 到目前為止,治療癲癇#!為有效、安全的手段還是長期應用抗癲癇藥物。經過專科醫師的精心診治,大多數癲癇兒童可以完全康復。其他治療方法如外科手術、迷走神經刺激等,僅部分適用于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者,而并非癲癇的首選治療方法。在孩子接受藥物治療的長期過程中,家長要嚴格遵照專科醫師的醫囑,按時、按量給孩子服用抗癲癇藥物。 各種抗癲癇藥物每日所需服用次數不同,多為每日1~3次。這是為保證孩子體內藥物血液濃度穩定,有效。在長期服藥過程中,應注意服藥時間相對固定。如每日需服用2次,則2次間隔時間應大于10小時。如每日需服用3次,則每次間隔時間應大于6小時。兒童常用抗癲癇藥物有多種劑型,包括普通片劑、緩釋片劑、糖漿、散劑等。一般來說,普通片劑可以碾碎后給孩子服用。緩釋片劑則應整粒吞服或按照要求掰成半片吞服。服用糖漿時應使用專用量具(如量杯或針管),以確保劑量準確。散劑沖服時應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加水并注意水溫合適。服藥后#!好再給孩子少量飲水,以避免口腔中殘留藥物。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家長應切記不要擅自增減藥量或停藥。還應避免病急亂投醫,擅自給孩子服用偏方或非正規藥品。這樣不僅會降低療效,還極有可能引起藥物中毒,甚至導致更為嚴重的癲癇發作。 癲癇患者用藥時間為停止發作后2~4年,在停藥之前應逐漸減量。在孩子接受治療的數年當中,家長應堅持帶孩子到醫院專科復診。如孩子病情不穩定或發作反復,應及時就診。如孩子發作控制良好,復診時間一般為1~3月一次。 科學對待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 說抗癲癇藥物沒有任何副作用是不科學的,但由專科醫師選擇的藥物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是安全有效的。專科醫師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對孩子進行診治時會將藥物的安全性放在首位。所以家長應打消對抗癲癇藥物的顧慮,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保證孩子堅持正規的藥物治療。 在使用抗癲癇藥物的過程中,部分孩子會出現一些藥物副反應,如嗜睡、食欲改變等,但這些反應大多為一過性,并且是完全可以耐受的,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也無明顯影響。在治療期間,醫師會要求孩子定期作一些相關的檢查(如血象、肝腎功能等),家長應嚴格按照醫師的要求去做。在治療過程中如發現孩子出現異常情況,家長應及時帶其去醫院復診。 關于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的,但確實有極少數孩子在接種疫苗后引起神經系統病癥。癲癇兒童在發作尚未控制階段,不宜接受疫苗接種。如發作得到長期控制,則可按規定程序接受預防接種。但若在第1次預防接種后數天之內出現驚厥發作,則不要接受第2次接種。 如孩子未能按規定接種疫苗,家長應注意在傳染病好發季節盡可能不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注意居住環境的衛生及通風,還可以給孩子適當地應用一些增強免疫力的藥物。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已有資料表明,學齡期前后的癲癇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生率較高,且部分孩子的心理問題與他們的父母的行為和教育方法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心理因素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癲癇兒童家長在盡可能保持良好心態、保證孩子長期堅持正規治療的前提下,還應該重視、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環境,避免過度地遷就或保護孩子。對年齡稍大一些的患兒,家長應及時與他們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并且告訴他們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幫助孩子建立對待疾病的科學態度,主動認真接受治療。同時鼓勵孩子克服自卑情緒,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如果癲癇兒童長期存在焦慮、抑郁或行為異常等情況,家長應及時帶其尋求專科醫師的幫助。 通過以上讓我們了解了一些關于兒童癲癇病的知識,所以建議各患者家長要多注意。家有癲癇病患兒怎么辦
文章來源: 癲癇知識 發表時間:2017-07-28
舉報/反饋
本欄目最新
本欄目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