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生病時吃一種藥后短暫時間內見不到效果,便會立刻換另" />
相信很多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生病時吃一種藥后短暫時間內見不到效果,便會立刻換另外一種或是幾種藥物進行嘗試,當然這對于病情反復發作的癲癇病患者來說,更是司空見慣。但專家警示:反復換不同抗癲癇藥物可能會存在潛在風險。
英國藥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在2013年11月發布的第4期《藥物安全更新》中,對不同抗癲癇藥之間轉換使用可能產生的風險也進行了提示。MHRA稱,不同抗癲癇藥的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在不同廠商產品之間轉換使用抗癲癇藥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或癲癇失控。
癲癇:科學規范化治療才是王道
癲癇,作為一種慢性的腦部疾病。目前,中國有900萬癲癇患者,每年還有40萬新發病例,其中大部分為兒童和青少年。癲癇發作,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嚴重的社會后果。控制發作以及爭取疾病的治愈,主要依賴于神經肽修復再生和服用抗癲癇藥物。然而,大約有30%的患者使用目前的藥物治療不理想。抗癲癇治療后輕易停藥和不合理的轉換用藥,以及濫用藥物,勢必會給癲癇患者造成嚴重的后果。癲癇的治療,必須做到科學規范化。
此外,治療癲癇千萬不可隨便聽信廣告宣傳,濫服某些中成藥或較大劑量的多種藥物混合使用。這樣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也會給家庭經濟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因為在某些所謂專治癲癇的中成藥中,往往含有多種西藥成分,患者在服用時,既不知藥物的成分,又不知劑量,這是十分危險的。其次,抗癲癇治療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患者必須持之以恒。
CHM:抗癲癇藥物可分三類醫生需謹慎給患者開藥
人用藥品委員會根據抗癲癇藥的特征、治療指數、溶解度和吸收情況,將抗癲癇藥分為三類,以幫助醫生和患者確定是否有必要維持一種特定廠商的產品。
第1類:苯妥英、卡馬西平、苯巴比妥、撲米酮
對于這些藥物,建議醫生確保患者維持一種特定廠商的產品。
第2類:丙戊酸鹽、拉莫三嗪、吡侖帕奈、瑞替加濱、盧非酰胺、氯巴占、氯硝西泮、奧卡西平、艾司利卡西平、唑尼沙胺、托吡酯
對于這些藥物,應根據臨床判斷,并與患者和/或監護人商量,考慮如發作頻率和治療史的因素后決定是否需要持續一種特定廠商的產品。
第3類:左乙拉西坦、拉科酰胺、噻加賓、加巴噴丁、普瑞巴林、乙琥胺、氨己烯酸
對于這些藥物,通常不需要維持一種特定廠商的產品,除非有特殊原因,如患者焦慮以及有精神錯亂或用藥錯誤的風險。
癲癇用藥單一性
抗癲癇用藥原則之一就是主張單一用藥。近年研究發現絕大數癲癇病人在血藥濃度監測下,服用一種合適劑量的抗癇劑,可以滿意地控制發作,沒有必要同時服用多種抗癇劑。聯合用藥易導致慢性中毒,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藥效,增加毒副作用,并使發作變頻,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反復換抗癲癇藥物的潛在風險,若單一用藥,不能控制發作時,應分析原因,在醫生指導下一步選擇聯合用藥,切記不可自己隨便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