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疾病,而癲癇的癥狀情況和發作原因千差萬別,不過這些發病都會導致" />
癲癇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疾病,而癲癇的癥狀情況和發作原因千差萬別,不過這些發病都會導致癲癇病人某些障礙,智力下降。在對癲癇病進行治療前就要詳細了解癲癇病的發作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那么,發作性運動障礙癲癇有哪些種類呢?
一、發作性運動誘發性運動障礙癲癇。
亦稱發作性運動誘發性舞蹈手足徐動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多有明確的家族史,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繼發性可見于基底節梗死、多發性硬化、腦外傷、缺氧性腦病、甲亢、甲狀旁腺減低引起的低血鈣、糖尿病及顱內感染、顱內淋巴瘤、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二、發作性非運動誘發性運動障礙癲癇。
發作性非運動誘發性運動障礙,即文獻中報道的發作性肌張力障礙性舞蹈手足徐動。此型自發發生, 不被突然的運動誘發, 但發病年齡要早于發作性運動誘發性運動障礙癲癇。
可被飲酒、咖啡、茶、月經、疲勞所誘發或自然發生, 但不被突然運動誘發,持續時間數分鐘至數小時, 可超過1天,通常為5分鐘到4小時。發作頻率低,可每年數次到每天數次,起病時間中位數12歲(3-30歲),隨年齡增加可部分或完全緩解,睡眠可終止發作。
發作表現肌張力障礙、徐動癥、舞蹈癥和芭蕾舞癥的各種組合形式,可單側或雙側,可局部或全身受累,語言功能常受到影響,發作期無意識喪失。發作間期神經系統檢查正常,腦電圖正常。家族史符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基因定位2q31-36。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但氯硝西泮可能有效,Lee認為免疫機制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發作性過度運動導致的運動障礙癲癇。
發作性過度運動導致的運動障礙,亦稱發作性持續運動誘發的舞蹈徐動癥,在長時間運動后發生,發作前5-15min的走路或跑步。被動的肢體運動、講話、咀嚼、應激、熱冷、月經期、酒精可促發。發作頻率每天1-2次到每月5次,持續5-30min。多累積雙側下肢,或單側面部、頸部和軀干,但上肢少見。發病年齡24個月到30歲,多在兒童期,男女平等。
抗癲癇藥物無效, 左旋多巴和乙酰唑胺可能部分有效。
四、睡眠誘發性發作性運動障礙。
睡眠誘發性發作性運動障礙,亦稱夜間發作性肌張力障礙(nocturnal paroxysmal dystonia, NPD),是在NREM 睡眠期反復出現的刻板的肌張力障礙或運動障礙 的發作。與額葉癲癇相混淆,多數認為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夜發性額葉癲癇。
發病年齡從嬰兒時期到50歲, 男女無差異,短時間發作持續時間為15~60s,長時間發作持續時間可達60min。
對短時間發作者用小劑量卡馬西平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如無效可逐漸增加劑量直到癥狀控制。對發作持續2min以上者無有效的處理方法。
對于癲癇來說,其治療的復雜程度主要是源于癲癇的發病原因的多樣性,因此在治療癲癇病的時候更要深入了解癲癇病的癥狀原因。
以上就是專家對相關內容的介紹了,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了,也希望以上介紹的內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在此小編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