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發作的特征,癲癇病是一種常見病,只有了解到了癲癇病的發病原因,才能更有效的做好治療和預防工作。治療癲癇病的過程可能有點長,對于癲癇病患者來說非常害怕這個病遺傳給自己的孩子,針對這些問題,下面,請我院權威癲癇專家來為大家做下簡單的介紹
癲癇發作的特征
癲癇病的癥狀表現
癲癇病的癥狀表現:癲癇又俗稱羊角風,是由于腦細胞過度放電所引起的反復發作的突然而短暫的腦功能失調,其癥狀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植物神經、精神等不同障礙,或可兼而有之,那么,究竟癲癇病的癥狀有什么呢?
癲癇小發作是常見的癲癇病的癥狀之一,典型的表現為病人有短暫意識喪失,大多數意識完全喪失,偶爾意識障礙較淺,對周圍有所了解,能聽見問話,但不能回答。
意識障礙短暫而頻發為其特點。多數每次發作2-15秒,不超過1分鐘,每日數次至數十次。突然發生,突然終止。表現為言語及活動突然中斷,兩眼凝視,偶爾上翻,有時面色蒼白,無先兆。手中持物落地,有時打碎飯碗,發作停止后,繼續原來的活動。
癲癇病的大發作半數有先兆,如頭昏、精神錯亂、上腹部不適、視聽和嗅覺障礙。發作時(痙攣發作期),有些病人先發出尖銳叫聲,后既有意識喪失而跌倒,有全身肌肉強直、呼吸停頓,頭眼可偏向一側,數秒鐘后有陣攣性抽搐,抽搐逐漸加重,歷時數十秒鐘,陣攣期呼吸恢復,口吐白沫,部分病人有大小便失禁、抽搐后全身松弛或進入昏睡,此后意識逐漸恢復。
癲癇病的精神運動性發作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常有錯覺、幻覺及自動癥等。因多由顳葉病變引起,故又稱顳葉癲癇。發病年齡在各型癲癇中較晚,多在20歲左右首次發病。約有40%的病人發病時有先兆,感到胃部不適、幻聽、幻味、眩暈、惡心、恐懼等。
單純部分性發作癥狀,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范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杰克森發作(jack)。發作后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
局限性發作,一般見于大腦皮層有器質性損害的病人表現為一側口角、手指或足趾的發作性抽動或感覺異常,可擴散至身體一側。當發作累及身體兩側,則可表現為大發作。
癲癇病的早期癥狀表現出易激惹、煩燥不安、情緒憂郁、心境不佳、常挑剔或抱怨他人等癥狀,大發作前數秒鐘內病人出現的錯覺、幻覺、自動癥、局部肌陣攣或其它特殊感覺等,有些精神運動性發作也可出現類似大發作的前驅癥狀。
全身強直性發作,癲癇患者突然意識喪失,跌倒在地,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頭后仰,雙上肢屈曲強直,雙下肢伸性強直,口部先張開然后閉合,此時可能咬傷唇舌或頰部,由于膈肌、肋間肌強直收縮,使肺內空氣壓出,同時喉部痙攣,咽喉狹窄致發生一尖銳的叫聲稱為癇叫,此期瞳孔散大,血壓升高。起初皮膚結膜發紅,繼之由于呼吸肌強直收縮,呼吸暫停,口唇及全身皮膚青紫,此期歷時10~20秒鐘,易造成跌傷、燒傷或其它意外。
復雜部分性發作癥狀,精神感覺性、精神運動性及混合性發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明顯的思維、知覺、情感和精神運動障礙。可有神游癥、夜游癥等自動癥表現。有時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可發生傷人、自傷等暴力行為。
植物神經性發作,可有頭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暈厥型或心血管性發作,無明確病因者為原發性癲癇,繼發于顱內腫瘤、外傷、感染、寄生蟲病、腦血管病、全身代謝病等引起者為繼發性癲癇。
癲癇發作的特征
溫馨提示:希望大家都能有所了解。權威專家告知大家,癲癇雖危害大,治療也雖有難度,但是只要大家在發現病情的時候能夠認真對待,將其治療工作狠抓起來,并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相信最終癲癇是無處可遁形的,大家對于癲癇的治療一定要有恒心和信心。癲癇發作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