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癲癇的精神障礙是怎樣的?長期患有癲癇病的患者心理多數是屬于脆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
兒童癲癇的精神障礙是怎樣的?長期患有癲癇病的患者心理多數是屬于脆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從而易產生癲癇病的精神障礙。兒童處在心理發育不完全的時期容易患上此類的心理疾病。兒童癲癇病的精神障礙可分為短暫性精神異常和急性或慢性精神障礙。所以在治療癲癇病的同時兼顧心理康復治療。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精神疾病,患病率約為3~4%,其中約一半以上病例開始于兒童期,于出生至4歲是發病的#$個高峰期,10~20歲為第二個發病高峰期。癲癇常引起兒童的精神和行為異常,研究發現,癲癇患童發生精神癥狀的機率是一般兒童的五倍,是其他身體疾病兒童的三倍。精神障礙可以為癲癇發作時的短暫性精神異常,也可表現為急性或慢性精神障礙。
急性癲癇性精神障礙持續數日至數週,出現于抽搐發作前或發作后,或與每次發作無時間關聯。主要表現為癲癇性譫妄狀態,或為情緒不穩、短期的躁郁狀態、精神分裂癥樣子的癥狀。
慢性癲癇性精神障礙是指,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出現與癲癇發作無時間關系的精神異常,持續時間為數日或數年,以性格與行為的變化較多。例如患童容易激怒、衝動任性、控制能力差、活動增多、注意力障礙及攻擊行為,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或遲鈍、主動性差、依賴性強、固執、思考遲緩,有時因癥狀類似過動癥而造成誤診。部分兒童出現癲癇性智能減退,且與發病年齡、發作頻率、病程長短、有否腦損傷及發作類型有關。
癲癇兒童出現上述精神障礙與下列因素有關:
原發性腦損傷:原有的腦損害在引起癲癇發作時也影響兒童的智能,廣泛性腦損傷與顳葉損傷容易產生精神癥狀。
抽搐發作與腦電干擾:抽搐發作時造成腦缺氧,特別是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引起嚴重腦缺氧,繼而發生腦水腫,影響腦功能而使智能受損。癲癇病灶的長期異常放電可干擾周圍正常組織的功能,亦可引起癲癇精神癥狀。Milner發現,癲癇患童的左側顳葉病灶引起語言學習和保持障礙,右側顳葉病灶則引起快速視覺識別和圖像理解障礙。當切除病灶后癲癇可獲得控制及智能改善,惟上述障礙依舊存在。
社會心理因素:父母對兒童的態度以及兒童本身對疾病的反應,對精神癥狀的出現有著重要的作用。兒童因本身疾病的存在而苦惱,對疾病不可預料的發作所產生的恐懼、害怕意識喪失后出現危險、認為有疾病而名聲不好、因為服用藥物后出現多毛及牙齦增生等副作用而苦惱等,都可成為精神壓力因素;兒童把疾病看得過分嚴重以及父母對兒童過分保護,把患童與正常兒童隔離;患童忽視疾病的危險性而不遵從醫囑進行治療,或家人對兒童疾病的忽視而不尋求積極治療,患童得不到應有的照顧。以上情況均可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疾病的恢復、智能活動以及教育的獲得。
抗抽搐藥物:部分癲癇性精神障礙是由抗癲癇藥物過量所致,或為正常治療量所產生的副作用。
兒童癲癇的精神障礙是怎樣的?癲癇性精神障礙的診斷,主要是根據病程為發作性及有各種形式的癲癇發作病史、腦電圖異常等。有時須與兒童解離癥、行為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癥鑑別,透過詳細的病史、神經系統檢查和腦電圖結果可資鑑別。對于癲癇性精神障礙的處理,首先要看是以什么癥狀為主以及產生精神癥狀的可能原因,再制訂治療方案。治療這類兒童要取得家屬的配合,使其了解該病的知識,依照醫囑規律用藥,再遵從醫療原則,避免發生意外的前提下,盡量適應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