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嚴重影響家屬生活質量的疾病,在癲癇病人來診時,家長有責任和義務配合醫生的工作,但" />
癲癇是嚴重影響家屬生活質量的疾病,在癲癇病人來診時,家長有責任和義務配合醫生的工作,但臨床上常見的問題如下:
1.隱瞞病史:癲癇的診斷#!重要一步是癲癇病史的詢問,其中包括出生史、發育史、癲癇起病史、癲癇發作時間和發作的表現形式,癲癇的藥物治療史、家族史。來診時不向醫生講清病史,只講有在哪家醫院看過病,不去講發作時的感受和過程,有時還隱瞞癲癇的起病時間,尤其是嬰兒期發作史。涉及尿失禁、家族陽性癲癇史的,不愿意讓醫生知道。有些疾病的診斷是依據這些病史的,如有熱驚厥和肌陣攣癲癇病例,陽性家族史有種于早期診斷。
2.用醫生的語言講話:用理解不足的知識在醫生面前展示,常見的回答:我是"癲癇病人"、"大發作"、"失神"等.應該采取的正確方式是告訴癲癇發作前的感受,發作時是先抽摔的部位,如頭向左偏轉-手興起-腳伸直等、尿失禁,四肢伸直樣抽搐、睜眼向右凝視等,發作后的意識恢復時間,很快恢復的多數是額葉和枕頂葉的新皮層癲癇,恢復緩慢的是顳葉內側的邊緣系統癲癇。有自動癥的,脫衣、摸東西等動作多與顳葉內側有關。記憶力、情緒波動等情況如實告訴醫生。如果能用照片記錄發作時的情況更好。
3.就診流程不配合:表現為前腳到醫院、后肢馬上回家。給醫生的觀察時間太少。癲癇與其它疾病不同的,癲癇就診需要醫生有充足的觀察醫生,醫生是通過腦電記錄來了解癲癇的發作史、癲癇發作時的描述是需要醫生觀察才能講家屬的描述與醫生在腦海里的呈現一致起來,沒有一定時間的腦電記錄和觀察醫生是不能在短時間內給出正確的診斷。
4.夸大藥物的副作用:目前應用到臨床的癲癇藥物是安全的,癲癇專業醫生能夠為患者制定一個適合的藥物治療方案,但關鍵是要堅持服用藥物,不能有意減少或者停用藥物,或者加服其它藥物。癲癇的藥物調整應該及時與主診醫生溝通,盡可能不要調整已經穩定的方案。
5.配合醫生檢查:腦電檢查是癲癇復查必要的檢查,其它醫生的檢查結果不能作為下一家癲癇診斷的依據,原因是癲癇腦電記錄結果與判定標準間出入太大,癲癇腦電又不是所有醫生能夠掌握,如果癲癇的診斷醫生不能自己讀腦電,那么癲癇的診斷和治療的調整是不全面的。腦電記錄不是一勞永逸的,是需要及時復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
6.影像檢查同樣重要:尤其是發育期的兒童,有完整的核磁影像是必須的,有些病例如果結節硬化、顏面顱腦血管瘤的病例是需要腦CT檢查的。
7.血清學檢查的重要性:及時檢查血常規、肝功、凝血、垂體激素和代謝相關激素、尿生化這些均在有些病例是是必須的。
癲癇的診斷水平在我國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癲癇診斷和治療中的問題仍然存在,醫生在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時,癲癇家屬也應該積極配合工作。癲癇治療是需要努力的,癲癇能夠控制好,我們并沒有強調“@&”,因為對于神經系統疾病,控制不發作,能夠滿足日常生活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不要相信“一步到位”方法,也不要“求新、求奇”的治療“仙術”,癲癇治療沒有“捷徑”,腳踏實地非常重要,調整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