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神志不清楚,四技抽搐等有時還長期的返復的發作,有時導致辭智力障礙,此病的治療也是非常的難治的,病程也是非常的長的,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也是非常的大的,兒童的患病率是成人的8倍,此病多發生在4--10歲以上的兒童,那么,兒童癲癇有痰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近年來,隨著對癲癇認識的不斷深入,發病機制研究的進展,診斷技術的提高,抗癲癇新藥的發現,治療方法的改進,血藥質量濃度監測的開展,使小兒癲癇的預后有了很大改善。“無痰不作癇”,痰是造成癇證的中心環節,小兒癲癇的發生多為內外諸因導致痰邪上壅,閉阻心竅,內擾神明,外閉經絡而致。醫家強調本病治痰當先,健脾為要,以斷生痰之源;結合病因,標本兼顧,以絕頑疾之程。因而在掌握主要病機的前提下必須對具體病情具體辨析,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中醫治療要以治痰為首要原則,去尋求控制發作的有效方藥,而且還要著眼于臨床常見病,審證求因,辯明標本虛實,從改善全身情況著手,以增加療效。總之,小兒癲癇的治療應把祛痰作為首要的治療大法,把祛痰貫穿始終。
癲癇痰證的病因病機現代中醫認為,該病發病原因較多,以痰、風、火、瘀、虛為多,小兒生理特點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所以該病主要以脾不足,肝有余為主,但痰邪是造成癲癇的主要因素。痰主要源于脾,古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小兒飲食不知自節,多易傷脾,脾失健運,水液失布,聚濕蘊痰。而治痰的關鍵是健脾益氣,只有脾的運化功能正常,水液代謝正常,痰無以為聚。小兒病理特點主要表現為心、肝常有余,易于化火,動風生痰,因此每稍有感觸,易于引起痰涎壅滯,肝風內動,挾痰上擾神明,而引發神志失常的臨床表現。
癲癇痰證分型論治歷代醫家治癇著重于祛痰,把祛痰作為治療小兒癲癇的#$要務,在祛痰的基礎上,強調分清標本虛實,在發作期以治標為主,可采用以滌痰為主,配合活血化瘀、平肝熄風等手段。同時,在治痰時要注重理氣。如反復發作或處于緩解期者,除祛痰以外,則需根據正氣強弱,配合健脾益氣,養心安神、扶正固表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