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網上報道,39歲的大S14日生下兒子,卻被曝出現癲癇癥狀," />
2016年5月17日網上報道,39歲的大S14日生下兒子,卻被曝出現癲癇癥狀,一度送進加護病房,令人十分擔憂。看到這則消息,讓我十分納悶,我在網上檢索了一下,大S并沒有癲癇病史,打麻醉藥一般也不會過量,為什么會導致癲癇發作呢?
我猜,有沒有這種可能:媒體搞錯了,把孕產期容易出現的一種兇險疾病——子癇,當成了癲癇。
一、什么是癲癇?
癲癇俗稱為羊癲瘋,癇病是一組由腦部興奮性過高的神經元突然、異常放電引起的短暫大腦功能失調的慢性綜合征,臨床表現為短暫的感覺障礙,肢體抽搐,意識喪失,行為障礙或植物神經功能異常。
一次突然的異常放電所致的神經功能障礙稱為癲癇發作,癲癇的發作可分大發作、小發作、局限性發作和精神運動性發作等,癲癇的發作常有誘因,如果以前沒有癲癇發作,妊娠前后首發癲癇的情況是很罕見的。
二、子癇又是一種什么疾病呢?
孕婦懷孕后,可以出現一組與血壓升高并存的疾病,稱為妊娠高血壓疾病,一般發生于孕20周后,表現為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嚴重者可出現頭痛、頭暈、眼花,甚至出現抽搐和昏迷。
這一組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壓、子癇前期和子癇,以及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和慢性高血壓合并妊娠。它們是孕期一種較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易引起胎盤早剝、胎兒生長受限、甚至母嬰生命危險,是孕產婦和圍產兒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一般認為,子癇是是妊娠高血壓疾病的#!嚴重的類型,病人多有子癇前期的表現,如:血壓增高、蛋白尿、持續性頭痛、視力障礙或其他神經系統的表現、持續性上腹部疼痛、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低蛋白血癥、心衰和肺水腫。
在子癇發生前,上述表現不斷加重,但也有血壓不升高或沒有蛋白尿的病人。子癇多在產前發生,但約四分之一的病人也可在產后48小時內發生。
三、大S究竟是什么病?
我們知道,在麻醉中,麻醉藥物計量是控制是很嚴格的,過量的麻藥是可能給病人帶來危險的,而且由麻醉藥物過量引起的癲癇也是很少見的。
根據大S的病情,我認為,她患子癇的可能性大,而不是癲癇。原因如下:
子癇也會引起昏迷和抽搐,和癲癇癥狀類似;
大S生產時是39歲,屬于高齡產婦,患子癇可能性高;
網上沒有查到大S的癲癇發作史,如果從未發作過,因妊娠和麻醉引起癲癇發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四、發生子癇怎么辦?
子癇發作時,首先應該保持呼吸道的通暢,維持正常的呼吸和循環功能,避免聲、光的刺激。防治墜地摔傷,防止唇舌咬傷
同時,要用藥物降低血壓,用硫酸鎂治療子癇,還可使用鎮靜藥物緩解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對于病情較重的病人,終止妊娠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另外,少鹽飲食、注意休息和避免情緒激動也是預防和治療子癇發作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