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癲癇的醫院,癲癇發作指神經元異常過度、同步化放電活動所造成的一過性臨床表現。它具有突發突止、短暫一過性、自限性等特點。正確實施癲癇急救措施對于保護患者安全、減少傷害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以確保在癲癇發作時能夠正確地進行急救:
保持冷靜:
發現患者癲癇發作時,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多數癲癇發作會在3~5分鐘內自然停止。
確保環境安全:
將患者周圍的危險物品移開,如尖銳物品、熱水瓶等,防止患者在抽搐過程中受傷。
迅速將患者移至安全的地方,遠離可能造成傷害的物體,如高處、火源等。
保持呼吸道通暢:
松開患者的衣領、領帶、腰帶等束縛物,讓患者平臥,頭部偏向一側,以便口腔分泌物能夠自然流出,避免誤吸導致窒息。
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確保呼吸道暢通無阻。
保護患者免受傷害:
在患者身下墊上軟墊或衣物,以防地面堅硬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傷害。
避免強行按壓患者的身體,特別是四肢,以免造成骨折或軟組織損傷。
避免舌咬傷:
在癲癇發作期間,患者的舌頭有可能被咬傷。可以使用軟質物品(如折疊的毛巾或布墊)輕輕墊在患者的牙齒之間,以減少舌頭受傷的風險。但需注意,不要強行將物品塞入患者口腔內,以免造成口腔或咽喉部損傷。
如果患者已經咬緊牙關,不要強行撬開其嘴巴。
觀察并記錄發作情況:
注意觀察患者的發作表現,包括發作類型、持續時間、是否伴有意識喪失等。
記錄發作時間,以便后續就醫時向醫生提供準確的病史信息。
及時就醫:
如果發作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或連續發作,或發作后意識不恢復,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等待專業人員的救援。
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繼續觀察患者的狀況,并告知急救人員患者的病史和發作情況。
發作后的處理:
發作結束后,輕輕地將患者放置于良好的恢復姿勢,以改善呼吸。
不要急于讓患者起床或活動,應等待其完全恢復后再進行活動。
發作后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勞、頭痛、肌肉酸痛等不適癥狀,此類癥狀通常會在數小時或數天內逐漸緩解。
此外,在急救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試圖強行控制患者的抽動或抵抗,以免加重傷害。
不要給患者喂食或飲水,以免誤入氣管導致窒息。
不要掐患者的人中或強行撬開其嘴巴,這些做法可能對患者造成傷害或加重癥狀。
山東癲癇的醫院,正確實施癲癇急救措施需要保持冷靜、確保環境安全、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護患者免受傷害、避免舌咬傷、觀察并記錄發作情況、及時就醫以及妥善處理發作后的癥狀。這些措施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的傷害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