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是一種常見腦科疾病,被俗稱為羊角瘋、羊癲癇,會對病人的智能、記憶力及軀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隨社會發展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癲癇病,這要求大家不得不提高對癲癇病的警惕。了解癲癇病的發病原因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預防癲癇病,降低癲癇病的發病幾率。受到癲癇病困擾的人應當#$時間及時接受科學治療,否則病情加重,只會讓癲癇病患者自身和家人感到無比困惑。
癲癇病要怎么治療呢
1、西醫藥治療
(1)發作時處理:以強直—陣攣發作,扶持患者臥倒取側臥位,將衣領、腰帶解開,以利分泌物流出和呼吸通暢;將柔軟物墊在齒間,防舌咬傷;不要按壓抽動的肢體,防止骨折,對自動癥病人防止自傷或傷人。
(2)癲癇持續狀態:給氧的同時選用以下藥物。
①地西泮:10—20mg靜脈注射,速度不超過每分鐘2mg。有效而復發者可在半小時后重復注射。兒童一次靜注量為每千克體重0.25-0.5ng/kg,不超過10mg,需要時可重復。應密切觀察呼吸和血壓。應有搶救呼吸的手段。
②苯妥英鈉:在注射地西泮控制后,通常需要防止其復發。以每千克體重10—20mg稀釋于生理鹽水中作靜脈注射,速度不超過每分鐘50mg。
③異戊巴比妥鈉:0.5g溶于注射用水10ml作靜脈注射,速度不超過每分鐘0.1g。兒童1歲為0.12天津#!好的癲癇醫院,5歲為0.2g。發生腦水腫可靜脈快滴甘露醇等。對血壓、心臟、電解質變化等作相應處理。
(3)病因治療:針對引發癲癇病因(腦瘤、囊蟲病、血管畸形等)選擇相應的治療,消除病因。
(4)預防復發:針對原因不明的癲癇。常用藥物;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撲癇酮、乙琥胺、氯硝西泮等。均應自較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至能控制發作而又不出現嚴重副反應的劑量。服藥期間應定期體檢,并進行血藥濃度的監測。更換藥品時必須緩慢。關于抗菌藥物的詳細適應癥、劑量、毒副作用、注意事項等參見藥物書籍。大發作和單純部分性發作,在完全控制2-5年后,失神發作在完全控制6個月后,可考慮終止治療。但必須緩慢減量,經幾個月到1年以上的時間完全停藥。許多患者需終身服藥。
2、中醫藥治療
(1)風痰閉阻:發作前常有眩暈,胸悶,乏力等癥,發作時突然倒地,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伴有尖叫與二便失禁。或只有短暫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無抽搐。舌淡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滌痰熄風,開竅定癇。
方藥:竹茹9克、菖蒲9克、膽南星12克、半夏9克、天麻9克、全蝎粉1.5克(沖)、僵蠶9克、生鐵落齡克(先煎)、茯神12克、遠志6克、琥珀粉(沖)1克、丹參30克。
(2)痰火內盛:平日情緒急躁,心煩失眠,口苦而干,咯痰不爽,便秘,發作時昏撲抽搐吐涎,或發出尖叫,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法:清肝瀉火,化痰熄風。
方藥:龍膽草3克、木通6克、生地12克、柴胡9克、黃芩9克、山梔9克、當歸9克、澤瀉12克、半夏9克、膽南星12克、枳實9克、菖蒲9克、地龍9克、遠志6克。
(3)痰淤互結:有腦部外傷或中風史或與月經周期有關,反復發作昏仆,喉間痰鳴,兼有頭痛,頭暈,面色黎黑,肢體麻木,舌紫暗或有淤斑,脈澀。
治法:活血化淤,祛痰定志。
方藥:黃芪15克、黨參15克、赤芍15克、菖蒲9克、郁金15克、遠志6克、丹參15克、桃仁9克、紅花6克、川芎9克、膽南星12克。
(4)心腎虧虛:癲癇發作日久,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次,舌淡苔薄膩,脈細弱。
治法:補益心腎,健脾化痰。
方藥:熟地12克、山萸肉9克、山藥12克、枸杞子12克、黨參12克、當歸9克、杜仲12克、白術9克、菖蒲9克、郁金9克、遠志6克、甘草6克。
(5)針刺治療:發作時取穴:百會、水溝、涌泉、后溪;間歇期取穴:大椎、鳩尾、間使、豐隆。
預防與調養
1、應預防產傷、顱腦外傷以及涉及腦部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腦、結核、寄生蟲病等。對于新生兒抽搐和高熱驚厥也應及時控制。
2、盡量避免各種誘發因素,不要長時間注視閃動之物(如看電視、玩游戲機等)。
3、適當進行一些輕松愉快的文體活動(如聽音樂、打乒乓球等)天津#!好的癲癇醫院天津#!好的癲癇醫院,避免從事駕車、游泳等易發生危險的活動。
4、注意飲食營養合理,勿過食肥【FS:PAGE】甘厚味。
以上就是專家對難治性癲癇的發病因素是什么是詳細介紹,希望患者我們能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千萬別盲目的治療。專家提醒您,癲癇只有得到及時與得當的治療才能有效治愈,治療癲癇一定要到正規的癲癇醫院,以免耽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有關癲癇病預防這方面的知識,可以繼續瀏覽我們的網站,希望給您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