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的治療方法,概括的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類,那么癲癇病的藥物治療又根據不同的發病類型" />
癲癇病的治療方法,概括的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類,那么癲癇病的藥物治療又根據不同的發病類型選擇不同的藥物,一定要對癥下藥。
一、典型失神發作性癲癇病:
典型失神發作僅發生于三種綜合癥:兒童失神發作癲癇、青少年失神發作癲癇、青少年肌陣攣癲癇
丙戊酸鈉:兒童和青少年失神發作癲癇和全身性典型失神發作仍是首選。
拉莫三嗪:對新診斷的兒童失神性癲癇發作;對丙戊酸鈉耐小劑量控制失神發作或足療程足劑量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時,小劑量以控制失神發作;但典型失神發作出現于青少年肌陣攣癲癇,則不能控制肌陣攣發作。
乙琥胺:是治療兒童失神發作的固定藥物,但不能控制青少年綜合癥中的全身性強直-陣攣性發作
乙酰唑胺或苯二氮卓類:可選用
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經驗有限
卡馬西平、氨已稀酸、加巴噴丁:可使典型失神發作加重。
二、部分性發作性癲癇病
所有AED都可控制癥狀性或隱原性的部分性癲癇。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是長期認可的一線AED。新的AED中,奧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噴丁可選用。
避免使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和撲癇酮作為首選或二線藥物。其療效較其他藥物不確定且副作用明顯。
夜間額葉癲癇:卡馬西平;
光敏性枕葉癲癇:丙戊酸鈉
手術治療:應考慮早期手術治療的可行性:癲癇源確定,切除病灶可以控制癲癇發作,尤其是由于皮質發育異常或胚胎發育不良性腫瘤而導致嚴重癲癇發作的病兒。
要認識到,對部分性癲癇,沒有那種處理策略是絕對正確的,治療取決于臨床判斷。應考慮以下六個因素:藥物控制癲癇發作的療效、副作用、藥代動力學特性、病人的特異和#^病情、藥物相互作用和治療費用。
三、痙攣性癲癇病
ACTH或類固醇:傳統的治療方法。ACTH:3-240IU/kg/天;
類固醇:10-25mg/kg/天,兩周到幾個月。20-35%復發;副作用常見
氨已稀酸:35%的病人癥狀在兩周內控制;復發率相對低,與傳統藥物相比,其起效快、副作用明顯少。但與視野缺損相關性損害
托吡酯、苯二氮卓類、免疫球蛋白:有應用,效果各異
四、肌陣攣發作性癲癇病
丙戊酸鈉:無論是特發性或是癥狀性癲癇;無論是主要發作類型還是與其他主要發作伴隨,都可選用。
拉莫三嗪:對Dravet綜合征無效,甚至可能加重大部分病人的病情
托吡酯、左乙拉西坦、苯二氮卓類:可能對某些發作類型有效
五、以多種發作類型為特征性表現的癲癇病
Dravet綜合征:是#!難治療的兒童癲癇之一
丙戊酸鈉、苯二氮卓類:可能有效
托吡酯:有一定的效果
卡馬西平、苯妥英鈉:會增加發作頻率,應避免使用
拉莫三嗪:也有反作用,是禁忌
Lennox-Gastaut綜合征:藥物治療復雜,治療效果令人失望,需用廣譜AED。是#!易引起發作惡化的人群,有報道CBZ、
加巴噴丁、氨已稀酸可引起發作惡化
丙戊酸鈉:劑量可達40-60mg/kg/天,可與拉莫三嗪、苯二氮卓類合用。
TPM和LTG:有效,應考慮使用
非氨酯:有效,但會產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肝臟毒性危險
左乙拉西坦:不確定
其他:類固醇、生酮飲食、迷走神經刺激術等。
根據以上介紹,癲癇病患者應該對癲癇病的藥物治療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癥下藥是基本的治病原則,祝愿癲癇病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