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與大腦皮層有什么聯系?癲癇是一種腦科疾病," />
癲癇與大腦皮層有什么聯系?癲癇是一種腦科疾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頻繁發病會引發智力和記憶力的衰退。研究表明,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是引發癲癇病的主要原因,那么癲癇病與大腦皮層有怎樣的聯系呢?下面是詳細介紹。
臨床各種類型癲癇發作的基礎是腦神經元的發作性異常放電,其基本特點是局部產生的異常高頻放電。盡管癲癇灶的分布各不相同,但源自癲癇灶的異常高頻放電均需沿一特殊途徑產生傳播,這一特殊途徑就是各種類型癲癇發作的共同解剖結構基礎。大量資料說明與癲癇發作有關的重要解剖結構有兩大系統,即前腦系統和腦干系統。
癲癇與大腦皮層的聯系
在前腦內可被誘發出癇性放電的腦組織結構有邊緣系統、基底節、皮層下結構和大腦皮層。
大腦皮層的病變能夠促發面部和前肢抽搐,起初是在慢性癲癇動物模型上發現的。此后,又證實大腦額葉和后部皮質病變也可降低驚厥閾值。盡管皮質病變不能抑制杏仁核和大腦皮質間的中繼站是被稱為無名質的結構,可能是源自杏仁核的全身性抽搐發作的關鍵區域。
大腦皮質是中樞神經發展上#!晚和#!完善的部分,是覆蓋于大腦兩半球表面的灰質層。在大腦半球外表面上中央溝將頂葉和額葉分開,也將頂葉和顳葉分開。大大腦半球的內表面上,頂枕裂將枕葉和頂葉分開,而枕葉在后,內有很深的距狀裂,上方為楔回,下方為舌回。旁中央小葉位于頂部中央,在旁中央小葉后,楔回前楔前回。旁中央小葉前為額上回內側部。在顳葉的前部有海馬回溝,向后延伸部分為海馬回。半球前面的中央是胼胝體,其周面是扣帶回。大腦半球底部前部是額葉,稍后,大腦外側裂將額葉和顳葉分開,在往后是枕葉。在額葉底部有嗅球。
1、額葉:位于中央溝之前,外側裂之上,主要機能是運動功能、智能與情感、言語功能及對小腦共濟運動的控制作用。
額葉病變主要表現為運動、言語、精神障礙。額葉癲癇多表現為發作時頭頸甚至整個軀體向一側扭轉,單限于肢體者常上舉一側上肢,好象擊劍狀。某些起源于這個部位的發作可引起短暫的凝視以及意識障礙,隨之再出現一些刻板的發作,這種發作形式也稱為復雜部分性發作。與顳葉引起的復雜部分發作不同,額葉性的部分發作后一般意識立即恢復,而顳葉性的發作后意識恢復則較慢。
2、頂葉:位于中央溝之后,頂枕裂之前,外側裂之上.主要機能是感覺和言語功能。
頂葉病變主要表現為感覺、言語和認識功能障礙。頂葉癲癇多以偏側面部、上下肢的感覺異常或感覺脫失為主要發作表現,有時也可伴有視物變形或空間定向力喪失。頂葉發作易于演變成同側運動性發作,甚至全身性發作。
3、顳葉:位于外側裂的下方,頂枕裂和枕前切跡連線的前方,此連線的中點與外側裂連線的下方。主要機能為對聽覺刺激進行分析綜合。
顳葉病變主要表現為聽力、言語和精神障礙。屬于單純部分性發作的顳葉癲癇主要以聽覺、嗅覺、內臟感覺等幻覺的體驗、自主神經表現以及精神癥狀為主,發作初期意識清楚,在犯病之后可回憶部分或全部的發作情節,部分病例也可演變成大發作。
4、枕葉:位于頂枕裂后方,主要機能為視覺功能。
枕葉病變主要表現為視野、視覺障礙。枕葉癲癇常以偏側閃光暗點、視物變形或視幻覺起病。繼以同側感覺性、運動性部分性發作,或全身強直一陣攣性大發作,偶爾發作之后呈現意識錯亂以及自動癥。
關于癲癇病與大腦皮層的聯系就為您介紹到這里,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參看本站的相關文章。放心醫苑網提醒大家:發生癲癇病要及早檢查和治療,以免錯失治療的良機。最后,小編代放心醫苑網全體工作人員祝您身體健康,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