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突然肢體抽搐、摔倒在地、口吐白沫的這種癲癇發作形式很容易被識別并重視" />
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突然肢體抽搐、摔倒在地、口吐白沫的這種癲癇發作形式很容易被識別并重視,但癲癇發作形式多種多樣,很多時候一些異常“小動作”也是癲癇的癥狀之一,專家表示,特別是嬰幼兒癲癇病癥狀和成人有很大不同,很容易被忽視。
1歲前是癲癇發病首個高峰
癲癇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腦部神經元群陣發性異常放電所致的發作性運動、感覺、意識、精神、植物神經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該病臨床表現多樣,可有肢體抽動、感覺異常、特殊行為等。小兒癲癇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疾病,患病率為3%至6%。需注意的是,我國每年癲癇新發病人40萬,40%為15歲以下兒童,75%至80%起病于18歲前,0至1歲是癲癇發病#$個高峰。
導致兒童癥狀性癲癇的病因主要有三個:母親在孕期或生產時出現異常,包括胎兒宮內缺氧、產傷等;胎兒先天發育或先天性代謝異常;顱腦外傷或大腦炎癥。大多數癲癇患兒通過正規的藥物治療都可以取得滿意療效。
嬰幼兒家長需警惕刻板反復動作
“嬰幼兒癲癇病癥狀和成人有很大不同,很容易被忽視。”專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突然肢體抽搐、摔倒在地、口吐白沫的這種癲癇發作形式很容易被識別并重視,但癲癇發作形式多種多樣,像小兒經常出現愣神、動作停止、無意識的重復動作等,也都是癲癇的一種癥狀。有時患兒還會表現為幻聽、幻覺、恐懼、反復重復吮吸、咀嚼、吞咽、摸索、莫名其妙發笑等。由于癲癇發作前可無任何征兆,嬰幼兒癲癇癥狀重復間隔期又不盡相同,很多看似“小動作”的發作形式很容易被忽視、誤診。
此外,嬰幼兒癲癇臨床表現形式多為刻板的反復性動作,并常伴有異常的眼球運動。所以,一旦發現嬰幼兒出現重復性的點頭、肢體抽搐、癡笑等異常舉動時,應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檢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