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旦癲癇明確診斷,就應及時開始治療。 治療越早, 腦損傷越小,復發越少,預后越好。 針對不同的臨床發作類型, 應正確選用不同種類的抗癲癇藥。 首選單藥治療。 即開始時就確診的類型用一種藥物對癥治療。部分性發作,傳統抗癲癇藥首選卡馬西平, 新型抗癲癇藥首選奧卡西平、 托吡酯; 全面性發作,傳統抗癲癇藥首選丙戊酸鈉,新型抗癲癇藥首選托吡酯; 肌陣攣發作,傳統抗癲癇藥首選丙戊酸鈉,新型抗癲癇藥首選拉莫三嗪;嬰兒痙攣, 首選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選用藥物時,應兼顧患者體質、血常規、 肝、腎功能,有無藥物過敏史、 有無伴隨疾病及使用其他藥物史, 以及患者家庭經濟條件, 在患者或家人的知情同意下選藥。 切忌亂投藥物及不規范用藥。
2.強調個體化治療,從#!小劑量開始,及時調整劑量。每個人的藥物代謝有個體差異性, 應采取可以控制個體發作的#!小有效劑量, 并依臨床發作控制情況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以盡可能避免或減輕藥物不良反應。堅持正規療程,按時服藥。一般需要服藥至完全無發作 3至5 年,療程要長,停藥過程要慢,且應堅持規律服藥。
3.定期復診,不適隨診。定期對所用藥物進行療效和不良反應評估、 血藥濃度監測。必要時, 定期復查腦電圖或其他特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