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外科治療的對象是什么?
癲癇病外科治療的對象是什么?根據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癲癇的患病率為7%,也就是說我國有超過900萬的癲癇患者,其中,約20%為藥物難治性癲癇,也稱頑固性癲癇病,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但僅有少數患者接受了外科治療。
1、患者出現或不能耐受抗癲癇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也是考慮手術治療的的一個方面。
禁忌證和相對禁忌證:慢性精神病、原發性全面性癲癇發作、對生活影響不明顯的一些輕微的癲癇發作被認為是手術的禁忌證。明確有彌漫性腦損害或多個致癇灶存在的病例,手術效果不佳;智商低于70被認為是手術的相對禁忌。對致癇灶累及語言、運動、感覺或其他重要功能區的癲癇手術,難度相對較高,需要精確定位發作起源和腦功能分布,設計精確切除計劃和功能監測,只有較綜合的癲癇中心才能完成。
2、癲癇病發作明顯影響患者的日常
如果癲癇病發作影響了患者受教育、就業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維持,尤其是癲癇病發作頻繁的嬰兒和兒童,則應盡早考慮手術,以組織癲癇病對腦功能發育的影響。更多考慮了發作的致殘性,對于癲癇病發作的頻率并無明確規定,一般認為應多于1次/月;
3、藥物難治性癲癇
作為基本原則,癲癇病人經系統應用2~3種主要抗癲癇藥物治療2年,效果不佳的病例應考慮手術;
4、以癲癇病發作為首發癥狀的顱內占位性病變所致的發作,即使患者發作不頻繁,也應積極手術;
確定了手術適應證,接下來是手術前的綜合評估,需要癲癇內外科醫生等多學科的密切合作完成,最終是否選擇手術,要考慮患者接受手術的獲益與風險。必須使患者及其親屬理解術前評估的復雜性,一些患者即使經過長時間細致的評估也不一定能采取手術。如果患者的臨床發作特征、腦電圖、神經影像以及神經心理測試等資料均提示同一部位時癲癇病發作的責任區,預示著手術的效果較好,切除這一區域將終止發作。
我們還必須明確哪些患者不會從現有的手術中獲益,才能避免手術適應證的泛化,保證癲癇手術的效果。手術成功的關鍵時嚴格的適應證選擇、精神定位和切除致癇灶、盡可能完整保護腦功能區以及術后抗癲癇藥物合理應用等一系列問題。
癲癇病外科治療的對象時難治性局灶性癲癇,目的時治愈或減輕癲癇病發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