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外科治療的穴位療法
癲癇病外科治療的穴位療法是:
一:穴位埋植法,也叫做埋藏法或埋線療法,方法主要有穴位注線法,穴位埋線針植入法、穴位縫合針植入法及穴位切開埋植法。治療癲癇病的穴位水針法有:
取督脈為主,用三角針埋線法。以心俞、脾俞為主,埋入羊腸,并連服2年苯妥英鈉、魯米那。取主穴肝俞,酌配風池、大椎,32例坦埋入安坦、苯妥英鈉或魯米那20例,埋入腸線。取主穴為脊中、筋縮,配穴是大椎、長強、膻中、中脘、氣海、內關。每次取主穴1次,配穴1~2個。每間隔3個月埋線1次,操作,局麻下,主穴縱行切開0.3~0.5cm,分離組織達肌膜,以鉗按摩102min,病人有麻、脹感,取3號羊腸線3cm對折并埋穴位深部,對皮,以敷料固定。配穴用18號腰穿針刺入穴位下肌膜層,有麻脹后抽出針芯,將2cm3號羊腸線推入穴位,以膠布固定。
二:穴位水針法,也叫做穴位注射,就是將水劑中西藥物注入穴位,利用穴位的刺激和藥物的藥理來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治療癲癇的穴位水針法有:
當歸液穴位注射,主穴取大椎、陶道、脾俞、肺俞、腎俞、三陰交,足三里、豐隆、孔#!,配穴是百會、內關。每次取3穴,督脈穴,背俞穴各一。進針得氣后注入當歸液4ml,15天為一療程。
牛黃醒腦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小兒癲癇病,取穴為大椎、風池、內關、足三里,每穴0.3ml,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穴位貼壓法,也叫穴位貼敷法或穴位貼藥法,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定的穴位上貼敷某種藥物治療疾病的方法。治療癲癇病的穴位水針法有:兔垂體穴們注射:主穴取大椎、心俞、脾俞。
以百會、大椎、神庭、腰奇、太沖為主穴,以癇癥丸:麻、膽南星、半夏各15g,煅磁石、代赭石、龍齒各10g,郁金12g,大蜈蚣4條,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朱砂為衣,每丸1克,每服10丸,白開水下。
外貼止喘膏:由川草烏、木鱉子、赤芍、當歸、烏藥、肉桂、白薇、茯苓、牙皂、大棗、連翹、乳香、沒藥等組成,每數日或1周更換1次,連續貼至癥狀基本消失后1月左右。
專家提示:癲癇病外科治療的穴位療法,是一種不錯的治療方法。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法時不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