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認識上的三個錯誤
癲癇病認識上的三個錯誤,在
兒童癲癇病的治療上,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選擇適宜的抗癲癇藥物治療,這是基本的原則。但是,兒童的治療需要特別關注幾個方面:對于某些具有良性預后的癲癇綜合征,如果發作稀少,例如每年的發作平均少于1次,則可以不服藥物,觀察隨診;由于兒童期處在學習知識的關鍵階段,選擇對于智能影響小或者沒有影響的藥物;對于難治性病例,需要非常謹慎的評價,才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在兒童癲癇病的治療上,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選擇適宜的抗癲癇藥物治療,這是基本的原則。但是,兒童的治療需要特別關注幾個方面:對于某些具有良性預后的癲癇綜合征,如果發作稀少,例如每年的發作平均少于1次,則可以不服藥物,觀察隨診;由于兒童期處在學習知識的關鍵階段,選擇對于智能影響小或者沒有影響的藥物;對于難治性病例,需要非常謹慎的評價,才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
癲癇病認識上的三個錯誤
在很多人的心中,癲癇病和智能減退、精神錯亂一樣,患有癲癇被看作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缺陷,其受到歧視和誤解程度甚至超過精神疾病。大多數患者會盡量掩蓋自己的病情,整日擔心在公共場合發作給自己帶來的窘迫及意外傷害。具體在癲癇病的認識上常出現以下三種錯誤:
1、癲癇是“精神疾病”:
癲癇是一種古老的神經系統疾病,是由于大腦神經元反復過度放電所引起的發作性、突然性、短暫性腦功能紊亂。而精神疾病是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2、癲癇是不治之癥:
癲癇不是“不治之癥”,而是“可治之癥”。大部分癲癇病人經過合理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工作和生活。
3、吃藥存在副作用:
專家強調,按醫囑服藥,不可隨意停藥、換藥,堅持治療完全可以幫助患兒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
小心“包治”陷阱
急于治病的心情常常使患者及家屬聽信“包治”的虛假宣傳,頻繁奔波于各地,最后導致家庭經濟損失。中國抗癲癇協會會長李世綽教授表示,癲癇是神經科常見疾病,而且是治療效果比較好的疾病,絕非大眾誤認“不治之癥”。
由于人們對癲癇這一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及癲癇發作給人們造成的恐懼,癲癇患者不但承受著疾病造成的巨大痛苦,還給患者本人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說癲癇患者生活在與社會隔離的陰影中。
因此也造成許多病人和家屬輕信一些不真實或缺乏科學依據的廣告宣傳和道聽途說,“有病亂投醫”,甚至上當受騙,雖傾家蕩產、花費巨金而不能擺脫病痛。去國家正規 就醫是避免上當受騙的#!佳辦法。
癲癇病認識上的三個錯誤,兒童患癲癇應到神經科就診
在癲癇患者中,兒童約占2/3。由于醫療資源不足,癲癇專科醫師短缺,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和基層 ,癲癇患兒還混合在兒科就診。專家表示,由于癲癇較為特殊,其診斷分型與用藥十分講究,因此建議患兒到神經專科就醫。有2/3的患兒經過早期診斷,確定發作類型,及時合理用藥,完全可以控制其發作。
一旦確診癲癇類型后,在治療期間,一般醫生要求患者3-6個月復查一次腦電圖。癲癇是慢性疾病,需要漫長的治療過程,癲癇病患及家屬不可急于求成,要耐心地配合醫生。同時,患者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克服自卑、自棄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樣才能與疾病打一場持久戰。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