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繼發性的癲癇能生育小孩嗎,現在是癲癇的高發階段,由于癲癇的慢性、頑固性等特點,給患者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癲癇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困擾著癲癇患者,為了患者的健康,為了減少癲癇的病發率,我們要了解癲癇的常識,跟隨我們的專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得了繼發性的癲癇能生育小孩嗎
可以治療癲癇的中藥是什么
全蝎:味辛、微溫,入肝經,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適用于風邪引起的驚癇,發作時有抽搐之癥,被譽為;止痙抽之要藥;。全蝎含蝎毒素,是一種毒性蛋白,能麻痹呼吸中樞,有溶血作用,實驗證明有抗驚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全蝎有毒,使用時要注意劑量。常用量一般是2~5克(或1~3條),蝎尾1~2克。
蜈蚣:性味咸、溫,入肝經,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熄風止痙作用強,適用于癲癇發作引起的驚厥抽搐及口眼歪斜。蜈蚣含有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織胺樣物質和溶血蛋白,有一定毒性,實驗證明有中樞抑制、抗驚厥和鎮痛作用。止痙作用比全蝎強。其常用量為1~3克(1~3條),入丸、散量減半,研末吞服,每次0.6~1克。
僵蠶:性味咸、辛,平,入肝、肺經。功效熄風止痙、祛風清熱、化痰散結,適用于肝風內動和痰熱引起的癲癇病。僵蠶主要含蛋白質和脂肪。動物實驗有抗驚厥和催眠作用。常用量: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地龍:性味咸、寒,入肝、脾、膀胱經。能熄風通絡、清熱鎮驚、平喘、利尿,適用于溫熱、神昏、抽搐或瘀滯等癇證。《本草拾遺》中說:;療溫病太熱,狂言,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地龍含蚯蚓解熱堿、蚯蚓素、蚯蚓毒素、膽固醇、膽堿、氨基酸等。藥理試驗研究表明,地龍熱浸液、醇提取液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常用量:煎湯5~15克,鮮品10~20克,研末內服1~2克。
蟬蛻:性味甘、寒,入肝、肺經。能疏散風熱,又可涼肝熄風止痙,多用于癲癇抽搐之證。蟬蛻主要成分是甲殼質,動物實驗證明有鎮靜、抗驚厥、解熱、抗過敏、免疫抑制、鎮痛作用和神經節阻斷作用。常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單味研末沖服。
羚羊角:咸、寒,歸肝、心經。能平肝熄風、清熱鎮驚、解毒,主治熱盛神昏、驚癇抽搐,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的要藥。羚羊角主要含角蛋白以及磷、鈣等成分。動物實驗有解熱、抗驚厥、鎮痛、鎮靜作用,能增強動物耐缺氧性。一般水煎用量為1~3克。單煎2小時以上,取汁服。磨汁或研粉服時用量減少至0.3~0.6克。
牛黃:性味苦、涼,歸肝、心經。功效熄風止驚、化痰開竅、清熱解毒,多用于熱盛所致的驚厥抽搐。《名醫別錄》中指出,;小兒百病,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癲狂;。牛黃所含膽酸具有鎮靜、抗驚厥作用,能緩和動物實驗性驚厥,并能增強巴比妥鈉、水合氯醛對動物的鎮靜效果。臨床常用量是0.2~0.5克。
鉤藤:味甘、微苦,微寒,歸肝、心包經。功效平肝熄風、清熱鎮驚,適用于肝陽上亢、熱盛風動所致的抽搐。鉤藤主要成分為鉤藤堿和異鉤藤堿,此藥有明顯鎮驚作用,可以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有預防和控制癲癇發作的作用。常用量:10~15克,其有效成分鉤藤堿加熱后易破壞,故不宜久煎,一般水煎時間不超過20分鐘。
天麻:性味甘、平,歸肝經。能熄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適用于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天麻主要含香莢蘭醛、香莢蘭醇、天麻素等鎮靜活性成分,藥理實驗表明有鎮靜、催眠、抗驚厥及鎮痛作用,能夠有效地制止癲癇發作。常用量為3~10克。
牡蠣:性味咸、澀,微寒。歸肝、腎經。功效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適用于煩躁不安、頭昏目眩、驚悸失眠、熱盛傷陰、虛風內動、神倦等證,為平肝潛陽之要藥。牡蠣含有無機鹽類成分,能降低神經細胞興奮性,有鎮靜、消炎、抑制抽搐作用。常用量:10~30克,宜打碎先煎。
石決明:性味咸、寒。歸肝經。能平肝潛陽、清肝明目,主治肝腎陰虛、肝經風熱、頭暈目眩、手足痙攣等證。石決明含有碳酸鈣及鎂、氯等離子,對神經細胞興奮性有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抗驚作用。《醫學衷中參西錄》曰:;石決明……為涼肝鎮肝之要藥;。常用量:煎服9~30克。
琥珀:性味甘、平。歸心、肝、膀胱經。功效鎮靜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主治驚癇、瘀癇。琥珀主要含有樹脂、揮發油、琥珀氧松香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銀松酸、琥珀脂醇、琥珀松香醇及琥珀酸等。藥理研究表明,琥珀酸具有中樞抑制作用,能鎮靜催眠、降溫及抗驚厥。常研末沖服,每次1.5~3克,不入煎劑。
石菖蒲:性味辛、苦,溫。歸心、胃經。能芳香化濕、開竅醒神、逐痰消積,適用于痰濕蒙蔽清竅所致的神志昏亂。石菖蒲主要含揮發油,其中主要為α-細辛醚、β-細辛醚等,其水煎液對動物有中樞鎮靜作用,有一定抗驚厥作用。與苯妥英鈉同用可明顯提高苯妥英鈉的療效。近年來臨床報道有石菖蒲單味治療各種原因的癲癇和癲癇持續狀態。常用量:5~10克。
遠志:性味辛、苦,微溫。歸肺、心、腎經。善于寧心安神、祛痰開竅、消散癰腫。主要用于治療氣逆上沖、不足、痰濁邪積等癲癇證。藥理試驗證實有鎮靜、催眠及對抗五甲烯四氯唑的致驚作用,有;交通心腎;之長。常用量:5~15克。
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膀胱經。能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主治肺痿痰壅、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之證,又治小兒癲癇。茯苓主要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質、麥角留醇、鉀鹽等,有鎮靜作用。現代常以本品煎服(每次60克,日1劑),治療精神分裂癥。
酸棗仁:性味甘、酸,平。歸心、肝、膽經。功效養心益肝、安神、斂汗,適用于氣血不足、心脾兩虧、頭昏心悸等證。酸棗仁含酸棗仁皂甙、脂肪油、蛋白質、K谷甾醇、揮發油等。實驗證明小劑量有鎮靜作用,稍大劑量則有催眠效果。其鎮靜、催眠作用的活性成分為水溶性的,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與一般的安定藥頗似。煎服時常用量為10~20克。研末吞服,每次1.5~3克。
礞石:性味甘、咸,平。歸肺、肝經。能平肝鎮驚、下氣墜痰,主治積痰驚癇。《本草備要》中說:;能平肝下氣,為治驚利痰之圣藥;。《本草從新》說:;為治頑痰癖結之神藥;。常用量:5~10克。打碎布包先煎。
天竺黃:性味甘、寒。歸心、肝經。功效清熱化痰,涼心定驚,主治痰熱癲癇、中風痰壅、小兒痰熱驚風、熱病神昏等。《本草匯言》曰:;竺黃性緩,清空解熱,而更有定驚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兒驚風天吊,夜啼不眠……如大人中風,失音不語,入風痰藥中,亦屢奏效;。常用量:3~6克,研末沖服,每次0.5~1克。
天南星:性味苦、辛,溫。有毒。歸肝、肺、脾經。功效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主要用于風痰所致的癲癇等癥,是治風痰之要藥。天南星含有氨基酸及生物堿等成分,有祛痰、鎮靜、抗驚厥、鎮痛作用,常與全蝎、天麻等配伍。常用量:3~10克,生用作煎劑應久煎。
得了繼發性的癲癇能生育小孩嗎
閱讀完之后倘若您還心存疑惑的話,可以直接咨詢我們的在線專家,讓專家為您答疑解惑。并且病人應保持良好穩定的心態,克服不良情緒,科學飲食,合理而持久自我保健,這是很關鍵的癲癇病的治療方法。鄭重提醒:得了癲癇病不可任其發展,以免鑄成不可挽回的過失。#!好是能夠選擇一家正規醫院及時治療,這樣我們的癲癇便有治愈的可能。得了繼發性的癲癇能生育小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