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已經被大眾所接受。但是,關于防治癲癇的基本常識還是要知道的。可以籠" />
癲癇已經被大眾所接受。但是,關于防治癲癇的基本常識還是要知道的。可以籠統認為癲癇具有三性:即短暫性、復發性、刻板性。
世界不同地域癲癇發病率不同,通常認為有色人種發病率高。根據統計資料,我國每年新發癲癇約30余萬,我國癲癇患病率為3.5%~4.8%,推算我國現癥患者為500萬~600萬。其中,約30%藥物治療不理想,成為“難治性癲癇”。造成“難治性癲癇”不外兩個因素:一是因發作類型和病因病理注定的,如皮質異位癥、結節硬化等。二是患者家屬自身造成的,即“依從性差”、不接受系統的正規治療而聽信“偏方”、“驗方”,接受不可理喻的治療手段,演變為連續性發作。
抗癲癇藥物有兩大類:一為傳統性藥物,二為新型抗癲癇藥物。相當一部分患者長期只服用一種傳統抗癲癇藥、一程不變,對藥物的認識仍局限在30年前水平。當前新型抗癲癇藥物,如利必通、妥泰、曲萊、開浦蘭、迭力等相繼問世,雖然總的療效與傳統抗癲癇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苯妥英納等)相比相差不大,但應承認新型抗癲癇的不良反應較少,而且較輕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