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疾病的治療,理論都離不開實踐,要知道,只有實踐才能檢驗真理,分析疾病的案例就有助于我們更加" />
對于疾病的治療,理論都離不開實踐,要知道,只有實踐才能檢驗真理,分析疾病的案例就有助于我們更加了解疾病治療方案的可行度。
患者付某,男性,18歲,主因“間斷性抽搐發作4年”于2006-8-25日入院。14歲時無明顯誘因出現首次抽搐發作,表現為部分性發作擴展為全身性發作,發作時右手上舉,頭向右側旋轉,隨后雙眼上吊,注視前方,四肢強直陣攣,牙關緊閉,持續數分鐘后緩解,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癲癇”,并開始服用多種抗癲癇藥物效果欠佳,發作頻率為15天左右1次。后來發作形式有所變化,發作前有惡心等胃腸道不適感等預兆,隨后出現右手上舉,頭向右側旋轉,短暫意識喪失,持續數秒后恢復正常,發作頻繁,5天左右發作1次,不再擴展為全身強直陣攣發作。發作后有頭痛不適感,不能回憶當時情形,無有視覺、心理不適感,沒有幻覺,沒有周圍環境生疏感,沒有驚恐感。過去史:無已型肝炎等傳染性疾病,無手術史,否認過敏史。其母沒有過強的懷孕反應。
2006年8月25日來我院癲癇中心求治。應用國際#!先進的牛津視頻腦電監測系統進行了長達4天近100小時的監測,共有14次發作,10次起于左側,4次起于右側。結合影像學檢查,初步定位在左顳枕和右顳,左側為重。決定分次行皮層電極監測及皮層功能定位。
2006年8月31行左顳頂枕開顱,皮層電極置入術,術后監測24小時,共捕捉14次發作,起于第20號電極,并向19、18、26及27、28號擴散。皮層功能定位,1-5Hz,1-20mA脈沖刺激,該區域沒有明確的生理功能。2006-9-2行病灶切除術。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
2006年9月20行第二次右側皮層電極置入術,監測72小時,共有10次發作,發作起于第4、12號電極,并向周邊擴散。皮層功能定位,1-5Hz,1-20mA脈沖刺激,該區域沒有明確的生理功能。2006-9-24行病灶切除術,術后恢復良好。
特點:
1、我們發現了以前經過各種檢查沒有發現的右側病灶。
2、25天進行了兩側4次開顱大手術。創造了紀錄。
3、兩側均進行了皮層電極監測和皮層功能定位,即完整切除了病灶,又#!大可能地保留了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