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需要與癲癇發作作為鑒別診斷的癥狀很多。包括昏厥、過度換氣、低血糖、一過性腦缺血、不隨意運動、心因性發作、發作性睡病、猝倒癥、偏頭痛、癔癥發作、沖動以及小兒的屏氣和各種類型的睡眠障礙等。這些鑒別診斷均要靠詳細的病史,尤其常常需要有見證人的描述和補充。一般說來在病史的詢問時要注意到如何開始發生、發生的過程、意識狀態的變化與發生期間伴隨癥狀的出現、結束的狀況、病人在發生前以及發生后的感受、是否有外傷等。如果所獲得的資料仍無法確認是癲癇發作,則須讓病人和家屬了解再次觀察下次發作情況的重要性,有些病人可以暫不服藥而進行臨床觀察,此時應告訴病人及家屬要注意觀察的項目,如有條件可用攝像機將患者發作的全程攝下來以供醫師判斷。當確定是癲癇發作時,便需要判定是那一種類型的癲癇發作,還必須再確定病人是否有第2種、第3種發作類型,有些病人可能同時有癲癇發作和非癲癇發作。在發作類型的判定上,#!容易且#!常被混淆的是失神發作與復雜部分性發作。
發作間期,癲癇性情緒不穩、欣快狀態要注意與情感性精神障礙鑒別,癲癇性譫妄應與急性腦病綜合征鑒別,癲癇性木僵、慢性精神分裂樣精神病,應注意與精神分裂癥鑒別。
1.暈厥 為短暫的意識喪失,應與小發作鑒別。有的小發作只表現意識喪失、跌倒、軀體強硬、全身無抽搐,頗似暈厥。暈厥多由血管舒張功能不穩定、體質虛弱或其他疾病所致暫時性低血壓引起的腦缺血而產生。發作前多有頭昏、胸悶、惡心、眼前發黑等癥狀。發作時伴有面色蒼白、脈搏弱頻、出汗、低血壓等自主神經癥狀,腦電圖無癲癇性活動。
2.癔癥 癔癥患者可出現痙攣發作和精神分裂癥癥狀,如幻覺、意識障礙等,全身肌肉不規則抽動,常反復發生。但癔癥癥狀缺乏足夠特異性,發病有精神因素和明顯的心理應激因素,意識并不喪失,無器質性證據,常伴有哭泣或叫喊,動作和姿勢帶有癔癥時的做作性、戲劇性,具有語言暗示性、癥狀多變性、表情豐富,瞳孔和腱反射無改變,肌肉抽動無節律,肢體亂動,發作歷時數分鐘至數小時,與大發作鑒別不難。詳細詢問既往發作史及每次發作的誘發因素和暗示性治療有助于鑒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癲癇病人,在精神因素的作用下,也可出現癔癥發作。應慎重考慮,不要輕易排除癲癇的診斷,以免貽誤診治。
3.夢游癥 亦稱“睡行癥”。它是睡眠障礙的一種形式,常見于兒童。但兒童睡行癥可以被喚醒,癲癇者則屬意識障礙不可能被喚醒。神經癥出現的睡行癥亦可被喚醒,發作行為系日常動作易被人們理解;而癲癇性睡行癥則多為粗暴而危險的動作,常導致外傷。
4.感染性與中毒性精神病 癲癇性譫妄不易與感染和中毒時的譫妄狀態相鑒別。癲癇性譫妄為發作性,持續時間較短,發作前無感染、中毒史及腦電圖的陽性發現等。既往癲癇發作史和詳細的軀體檢查、腦電圖檢查可以有助于與感染中毒性譫妄鑒別。
5.精神分裂癥 慢性癲癇分裂樣精神病可出現與精神分裂癥極其相似的癥狀,如幻覺、妄想、強制性思維等。鑒別要點主要根據癲癇診斷依據,如病史、腦電圖等。癲癇性木僵狀態可表現與緊張型精神分裂癥十分類似;但前者發作時有意識障礙,且發作后有遺忘,因此可以鑒別。
慢性精神分裂樣狀態與偏執型精神分裂癥相似,但前者缺乏內向性表現、無精神活動之間不協調及與外界環境不配合等精神分裂癥特點。此外癲癇發作史,癲癇性人格改變及腦電圖所見,亦有助于鑒別診斷。值得注意的是癲癇病人有合并精神分裂癥的可能性,但幾率甚低。
6.情感性障礙 癲癇性病理性情緒惡劣與抑郁癥不同,雖然其情緒偏低,但表現苦悶、緊張、不滿,而無真正的情緒低落、自責自罪、思維遲緩及活動減少;癲癇性的欣快狀態常伴有緊張、惡作劇色彩,而不是真正的情感高漲,同時亦無思維活動加快,表情生動和動作的靈活性;且它發生突然,持續時間短暫,而可與躁狂癥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