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患者的腦電圖異常波有哪些
癲癇患者的腦電圖異常波可分為非特異性異常波和特異性異常波。非特異性異常波常于癲癇發作間期出現,如局灶性慢波、彌漫性慢波等,這些異常波并非癲癇病患者所特有,也可見于腦部其他器質性疾病,如局灶性異常可見于顱內腫瘤,彌漫性慢波可見于腦炎。特異性異常波即癲癇波,常見的有棘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波、多棘慢綜合波、陣發性或暴發性節律、高度失律、暴發-抑制及突出背景的節律性放電等。這些異常波可出現于發作期,也可出現于發作間期,如患者出現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再結合腦電圖顯示的這些特異性異常波即可明確診斷癲癇。
【1】常規腦電圖:由于癲癇樣放電隨機性很大,常規腦電圖一般記錄時間為20-40分鐘左右,常常難以捕捉到癲癇樣放電,所以目前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2】動態腦電圖監測:動態腦電圖監測(ambulatoryEEG monitoring),AEEG或稱便攜式腦電圖監測,通常可連續記錄24小時左右,因此又稱24小時腦電圖監測。由于沒有錄像設備,所以主要適用于發作頻率相對稀少、短程腦電圖記錄不易捕捉到發作者;或癲癇發作已經控制,準備減停抗癲癇藥物前或完全減停藥物后復查腦電圖(監測時間長且不需要剝奪睡眠)。
【3】視頻腦電圖監測:視頻腦電圖監測(Video-EEG,VEEG)又稱錄像腦電圖監測,是在腦電圖設備基礎上增加了同步視頻設備,從而同步拍攝病人的臨床情況。監測時間可以根據設備條件和病情需要靈活掌握,從數小時至數天不等,但鑒于監測時間延長導致費用增多、有限的資源使病人預約等候時間長等情況,如EEG監測目的是用于癲癇診斷和藥物治療而不涉及外科手術,一般監測數小時且記錄到一個較為完整的清醒-睡眠-覺醒過程的EEG多能滿足臨床診治的需要。
【4】新一代EFG腦神經遞質檢測儀,精準檢測采用美國#!先進的腦電干擾信號處理技術,僅需采集 6分鐘的腦神經遞質信號,便能準確掃描定位大腦中受損的腦細胞及相關神經肽異常現象 ( 也就是病根 ) ,即使在癲癇患者不發作的前提下仍可檢查出癲癇深層發病病因,能夠敏感捕捉大腦微弱的形態學變化,獲得腦內神經遞質和腦功能活動的信息,定量檢測出中樞神經遞質的功能,形成檢測報告,為癲癇疾病專家提供科學、精準的檢查結果。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