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病,發作時常伴有意識障礙、運動性抽搐、感覺或行為異常以及植物神" />
癲癇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病,發作時常伴有意識障礙、運動性抽搐、感覺或行為異常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其病因復雜,多與遺傳因素和各種腦部疾患有關。從傳統醫學分析癲癇病病因,認為癲癇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先天因素、七情失調、病后續發等原因引起的;從現代醫學解析癲癇病因,主要是先天性疾病、顱內外傷、顱內感染、變性疾病、腦血管病等因素導致的。具體癲癇病病因看權威專家如何分析吧。
傳統醫學解析癲癇病因
1、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脾運失健,水谷精微,凝聚成痰,蘊伏于內,一遇勞累過度或生活起居失調,遂致氣機逆亂,觸動積痰,而發為癇癥。
2、先天因素:指妊娠期間,母體多病,服藥過多,損及胎兒,或因母體突受驚恐,氣機逆亂,"恐則精卻",精傷腎虧,以致影響胎兒發育,出生后遂易發生癇癥。故幼年患癲癇者,多屬"病從胎氣而得之"。
3、七情失調:主要責之于驚恐郁怒。如《素問.舉痛論》篇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由于突受大驚大恐,憤郁怒惱,臟腑氣機逆亂,心肝氣郁,津聚成痰。一遇誘因,痰隨氣逆,導致癇癥發作。
4、病后續發:某些溫病、腦寄生蟲病,顱內病變等,臟腑受損,積痰內伏,亦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發為癲癇。
5、酗酒:因為長期大量飲酒,可引起胃炎、心律失常傳導障礙導致心臟搏動的頻率和節律異常。)、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異常外,#!主要的是神經系統毒性,使體內維生素b1缺乏,造成腦組織代謝障礙,發生腦萎縮,造成癲癇發作,還可能導致注意力低下,甚至癡呆。急性乙醇中毒,可直接引起癲癇發作。另外酒后生事、打架斗毆或發生交通事故,造成顱腦外傷,可引起外傷后繼發性癲癇。
現代醫學解析癲癇病因
1、先天性疾病:如染色體異常、遺傳性代謝障礙、腦畸形及先天性腦積水等。
2、顱內外傷:顱腦產傷是嬰幼兒期癥狀性癲癇的常見原因,挫傷、出血和缺血也能導致局部腦組織軟化,日后成為癲癇灶。成人發生癲癇的更多,可達30%左右。外傷后癲癇的發生率為0.5%~50%,昏迷時間越長,腦實質損傷越重,發生率越高。如急性期顱內血腫壓迫,腦實質損傷后水腫導致的顱內高壓,都可導致癲癇發作,顱腦手術后的損傷、腦細胞功能紊亂,發生癲癇。
3、顱內感染:在各種腦炎、腦膜炎、腦膿腫急性充血、水腫、毒素的影響及血液中的滲出物都可引起癲癇發作,痊愈后形成的疤痕及粘連也可能成為癲癇灶;寄生蟲病如腦血吸蟲病、腦囊蟲病常引起癲癇。
4、變性疾病:如結節性硬化癥、老年性癡呆等也常伴有癲癇發作。
5、顱內腫瘤:30歲以后發生癲癇的病人,除腦外傷外,腦腫瘤是常見病因,尤其是緩慢生長的腦膠質瘤、腦膜瘤、星形細胞瘤等。
6、腦血管病:除血管畸形產生癲癇發作時年齡較輕外,腦血管性癲癇多見于中、老年人。出血性及缺血性腦血管病均可引起癲癇。
7、營養代謝疾病: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甲亢、維生素B6缺乏等均可導致癲癇發作。
8、中毒:鉛、汞、一氧化碳、乙醇等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肝性腦病、高血壓綜合癥、急進性腎炎、尿毒癥等,均可產生癲癇發作。
9、腦寄生蟲病:由于吃了被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使蟲卵進入體內,隨血循環寄生于大腦皮層,引起癲癇發作。隨著社會的發展,衛生狀況的改善,腦寄生蟲病引起的癲癇有所減少,但還是要注意飲食衛生。
溫馨提示:癲癇病與情緒有著很大的關系,我們要學會善于控制情緒。當因為某種原因使心情激動時,務必要嚴格控制自己,始終要保持面部表情、語態、手勢等等的穩定性及鎮靜狀態。當您因為某種問題產生煩惱、困惑時,一定要冷靜考慮。俗話說:“人生多坎坷、畢竟樂事多”,要學會自我安慰。“知足者常樂”,“該放棄的放棄”對人的情緒控制是很有益處的。